2025年01月27日
第12版:12

中国象棋走出“录音门”

怎么收拾这盘残局

元代无名氏散曲《沉醉东风·咏象棋》这么描写象棋比赛:“两下里排开阵角,小军卒守定沟壕。他那里战马攻,俺架起襄阳炮。有士相来往虚嚣,定策安机紧守着,生把个将军困倒。”

这个生动的场景,跟在市井里巷、饭馆茶楼和社区活动中心看到的老年人下象棋如出一辙,“生把个将军困倒”,则活脱脱就是中国象棋眼下的困境。

1

中国象棋的精锐被“一锅端”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日前通报了象棋界历时近两年的“录音门”事件调查处理结果:41名违规人员被处罚,赵鑫鑫、郑惟桐等3人被终身禁赛,加上去年9月已被罚的王天一和王跃飞,中国象棋“四大天王”被永远逐出山门,等级分排名前20的高手几乎被一网打尽。

战场上,一支部队的战损达30%,就失去了战斗力。中国象棋的精锐被“一锅端”,全行业接近“洪洞县里无好人”。在体育界、娱乐界,甚至任何行业,这样的事儿都惊世骇俗。

按这份罚单,王天一、郑惟桐等5个顶尖高手余生不得以棋手和教练身份踏足官办的象棋比赛赛场。如果技痒,可以去车站码头、街头巷尾摆摆残局、下下彩棋,也可以蒙上眼睛表演跟几人、几十人下盲棋。

若是还想为推广中国象棋贡献智慧和力量,发挥余热,顺便过过棋瘾,“王天一们”也可以线上线下开班授徒,直播间设擂讲棋。

2

长盛不衰的草根游戏,却深陷职业化困境

一门技艺、一种游戏,很少有象棋这样,几分钟就能完成扫盲和入门。千百年来象棋受到喜爱,能长盛不衰,规则简单、场面热闹、趣味横生、没有神秘感是主要原因。

民间象棋比赛,庙会上也好,办公室里也好,大家最熟悉的场景是,占上风的一方志得意满咄咄逼人,揶揄对方是臭棋篓子;处下风的一方通常是面红耳赤悻悻然。悔棋未遂的,尴尬如孔乙己辩解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围观群众则照例摩拳擦掌轰然叫好。

象棋的乡土风味、象棋高手的草莽英雄气息与生俱来。现在围棋、国际象棋比赛,棋手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年纪轻轻也有羽扇纶巾的风范,中国象棋棋手往往不修边幅,中山装、行政夹克、老头衫兼而有之。下象棋更接近于我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搓麻将、争上游或掼蛋。

水至清则无鱼,民间棋牌小赌怡情意思意思往往更有意思,野生棋手下彩棋是源远流长的象棋文化的一部分,“王天一们”玩得过了,玩火自焚——毕竟他们是职业运动员,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是底线,要讲棋德,有棋士风度。

精英被团灭的“录音门”事件,导火索是疫情期间象棋比赛条件所限,只能线上比,无法面对面,于是上设备、用技术、请AI,家丑外扬,内讧变成了社会大事件。

专业象棋界的腐败其实由来已久,业内对买棋卖棋早就心照不宣。职业棋手私德不修,顶层设计也有问题,规则上的漏洞容易被利用。

中国象棋虽然群众基础雄厚,但草根和乡土气息注定它职业化空间狭窄。国际象棋是世界性的,夺世界棋王的奖金有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围棋是东亚三国演义,赛事多奖金高,国内顶尖棋手年收入过千万元。

中国象棋的市场跟围棋和国际象棋差之甚远,巅峰期顶尖选手年入三百万元左右,平时百万元差不多到顶。象棋是穷人游戏,是自嘲也是外界调侃。

3

“录音门”后,中国象棋残局待解

十多年前,中国象棋推出职业联赛后,一直是勉力维持,步履维艰。以前,象甲联赛和一些大型比赛的金主,靠人脉资源发动地产公司、手机厂商、地方文旅冠名,从碧桂园到九城置业。

王天一是象棋界罕见的天才,十多年天下第一,年收入上百万元,第二的四五十万元,一线的一二十万元,跟工薪族接近。专业棋手的收入,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极其有限。

赛道狭窄意味着竞争激烈。职业的中国象棋界赢家通吃,积分是棋手唯一的硬通货,积分高就比赛机会多,对局费可观。要保积分,就得使出浑身解数,要紧关头歪门邪道应运而生。

中国象棋比赛和棋多,高手遇到一味求和、有子必兑的俗手,往往办法并不多。输、和都会掉积分,保积分高于一切,关键时候花一二十万买个平安。

穷,不是堕落的借口,那41个人是咎由自取,但象棋的职业化到底怎么搞,要不要再搞,是个问题了。去年9月旷世奇才王天一被罚后,有人就感叹,中国象棋2024年开始进入垃圾时间。

主管部门乱世用重典,一线棋手全军覆没,中国象棋战战兢兢走出录音门,迎来的是一个旷世残局,灾后重建是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拿什么打动赞助商,长久之计是怎么稳住中年人,吸引年轻人。

有千年历史、上亿爱好者的中国象棋,无论是当成文化、游戏还是体育,本来就在流失中青年群体,而面向青少年的各类课外培训五花八门,中国象棋受宠程度不如体力型的马术、击剑、赛艇,也不如同门的围棋。

很多人想到中国象棋进校园,从娃娃抓起。但大量体力和智力项目都在争先恐后进校园,象棋靠什么竞争掉一众更现代、更时尚的对手?中国象棋让学生戒掉游戏、放下电子竞技的撒手锏在哪里?

4

群众基础雄厚,中国象棋潜力无限

有60多万粉丝的象棋国家大师陈栋搞直播象棋,口才、知识面和临场反应都能秒杀很多年入上亿的直播带货网红。去年,陈大师涉及一桩债务纠纷,因14万元欠债躲猫猫而闹得沸沸扬扬,债主悬赏5000元寻找他的财产线索。

另一个象棋大师、也有数十万粉丝的孙浩宇直播数小时口干舌燥,共计收入13元。职业棋手试水直播平台这样灰头土脸,令人不胜唏嘘。现在直播间里关心象棋的宝子们、家人们真的不多,让他们为象棋知识付费好难。

其实,每天活跃在各类平台上的中国象棋爱好者近700万人(2019年数据),他们奋战在联众、QQ游戏、中国游戏在线、中国象棋大师四大游戏平台,75%的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而全国象棋总人口肯定上亿人。

中国象棋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国际象棋,不用太担心这个中华文化的瑰宝因为主流群体老化、年轻人缺少兴趣,哪天变成投壶、双陆,存于非遗名录。

生活中大家感觉,好像只有老人在下象棋,是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庞大的中青年象棋爱好者更多出没在各类游戏平台上,是象棋这项千年文化、游戏和体育的传承者。短视频和AI时代象棋哪天枯木逢春,像十多年前的乒乓球一样,或者被泼天的流量砸中并非不可能。

天圆地方,楚河汉界,心中乾坤大,眼中有千军。把格局打开,把这个国粹当成上千万活跃群体、上亿爱好者的舞台,而不只是几百个体制内的人守着一亩三分地,收拾旷世残局并不难。如果主动拥抱新技术,跟上新时代,象棋依然“棋乐无穷”。

据《钱江晚报》

2025-01-27 中国象棋走出“录音门”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4727.html 1 怎么收拾这盘残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