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区食品公司宿舍的卢克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朋友们去他家串门。大家到卢克家,不是为了喝茶、聊天,甚至都没时间坐下休息——他们不是看卢克捶捶打打,就是看卢克已经做完的各种手工品。刻字的玻璃瓶、变成印章的小铜摆件、自制的木镜框、一针一线缝起来的皮书包、手账本……都叫大家看花了眼。
书法、篆刻、木雕、錾刻、皮艺……卢克爱好多样。他最擅长的就是玩“跨界”。融合了皮艺和木雕的皮包,结合了皮艺、书法和錾刻的手账本……都让他玩出了花样。
卢克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帮着这个朋友做木眼镜框,就是帮那个朋友做印章……第二天到底是当木匠还是皮匠、铁匠,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因为这要取决于朋友需要他帮啥忙。
奇思妙想做手工
走进卢克家,可以看到他家的茶几上、橱子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印章和摆件,地上错落地摆放着各式皮子。在他的工作台上,各种各样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工具放置在各自的格子里,凿子、刻刀、角磨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各式工具,看得人眼花缭乱。
从年轻时就喜欢摆弄各种手工的卢克,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钻研各种与手工有关的东西。
有一次,卢克看电视时,看到有人做了一方五套印。他便用木头做模型,设计出一方七套印。这方七套印采用传统篆刻套印工艺,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套叠。这方印的七层内容分别为“哲理”“人生”“励志”“爱国”“事业”“人际”“悟”,每层印的五个面上手工錾刻的字体各不相同。这套黄铜材质的印,获得2024“燕赵瑰宝”河北省工艺美术创新大赛二等奖。
卢克喜欢用玛瑙、水晶、木化石、不锈钢等做各种印章。有一次,卢克看到朋友那儿有鼻烟壶,摸着鼻烟壶扁平的底部突发奇想,在上面刻上字,让它变成了一个别致的印章。鼻烟壶上画的是吃竹子的大熊猫,底部刻的是“存真”;鼻烟壶上画的是奔腾的骏马,底部就刻上“马到成功”;鼻烟壶上画的是苍翠山峰,底部就刻“秋韵”……
有一次,卢克在直播间里听到有人提到手账本。“什么是手账本?”卢克脑子里又活动开了。虽然已退休数年,但毫不影响他对年轻人热衷物件的喜爱和好奇。他买来牛皮和本芯,用纸将本芯裹起来研究本皮的做法。他还巧用心思地将一块铜片开槽打孔后进行錾刻,然后缝在本皮上,再用针线一点点将本皮缝好。
“刚开始最难的是给本皮修边。我学着老手艺人那样用工具一点点去掉多余的皮边,但因力度不同,尝试了好几天都修不好。后来,我试着在角磨机上修皮边,修得又快又好。”卢克说。
一块皮料,在卢克手里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皮包、挎包、手账本、钱包和手机包、卡包等。“最难的是下料,得充分利用皮料还得不浪费,怎么剪裁需要提前精心设计。有一次,我研究怎么给一块皮子下料,整整研究了3天。朋友想要一个包,拿来一块皮料。我最后给他做出3个包来。”卢克说。
享受的是制作过程
有一次,卢克和朋友买了一对牛摆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赶牛车的情形,他心里涌起一个做一辆牛车的念头。凭着记忆里牛车的模样,卢克在纸上写写画画,按比例计算各个零件的大小。不知道牛车各部位的具体尺寸,他就在纸上一遍遍试。几个月后,牛车做好了,完美地搭配在牛摆件上。这个木艺作品,获得沧州市第七届当代民间工艺美术家精品展一等奖。
卢克的一双巧手,可没少给邻居和朋友帮忙。朋友想要一个装书法用具的包,可买来了尺寸最大的包,依然装不下笔帘。卢克得知后,按照笔帘大小做了一个大尺寸皮包,朋友乐得合不拢嘴。有位老人想要一副木镜框的眼镜,卢克经过雕刻打磨,又买来迷你合页安装好后送给对方。谁家刀钝了,只要张嘴,卢克就用家里的工具给磨好。有一次,朋友家剁肉刀的刀把开裂了。卢克就将削好的两片木头安在刀上。家里抽油烟机的油槽挂钩掉了,又因款式较老买不到合适配件,卢克就用不锈钢做成挂钩安装上。卢克在空酒瓶身上挖开一块,装上灯泡固定好,将其变成了台灯……他到底是木匠还是皮匠、铁匠,连卢克自己都说不好,因为他也不知道第二天会有哪位朋友来找他帮什么忙。
“我家里工具齐全,给大家帮忙也都是顺手的事。”卢克指指家里那捆台球杆说,“朋友家的台球杆顶部断裂了,就来找我帮忙。等零件到货后,我就能帮他修好了……”
各色印章、皮包、手机包……这些年来,卢克也不知道他到底送出去了多少。有人建议卢克收费,可他摇摇头说:“材料有价,费的时间和心血无价。我在敲敲打打中寻找快乐和灵感,朋友看着我做的东西喜欢,这就挺好。我享受的是制作的过程,而不是在意它做成后到底能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