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第09版:09

每一份特产都是沧州的一张名片

本报评论员 向 霞

近日,在外求学的50名沧州大学生陆续收到了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送出的火锅鸡。这份温暖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到格外惊喜。大学生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开盒”视频,并给网友讲述沧州的故事。

(据1月18日《沧州晚报》3版)

最近,各地文旅账号被大学生们“攻陷”了。学子们纷纷在家乡文旅账号上“喊妈”:“‘妈’,别的地方都给学子寄家乡特产了,你啥时候给我寄啊?”“离了你,谁还把我当小孩?”……

学子们喊一声“妈”,各地文旅就开始卷。

“沧妈”一点不示弱,这点要求,咱必须满足——决不能让在外求学的“大馋丫头”“大胖小子”们嘴馋想家。一句“安排”,“沧妈”就开启“疯狂”的宠娃模式,开始“投喂”,50份沉甸甸的特产大礼包送到异地学子手中。

家乡的亲切感,这不就来了吗!

自己的孩子自己宠!火锅鸡,甜醋和蒜泥,沧州最地道的吃食,这是“咱妈”的味道。

一份份特产,承载着家乡文化与情感,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沧州的美食和特色——带热了文化,也拉近了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实际上,特产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物质本身,它包含着独特的风土、儿时的记忆、隽永的文化、家乡的味道……“沧妈”寄出的家乡特产,回应的是游子对家乡的牵挂,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片地方,向往这一座城。

“家乡景”“家乡味”,收到礼物的学子们也主动成了宣介家乡的“代言人”。他们纷纷在网络上分享家乡的美食,传递家乡的文化,让不同地域的人感受来自“沧妈”的温暖,也为沧州文旅的发展贡献了一波流量。

每一份特产都是沧州的一张名片。

大学生是社交媒体最活跃的群体,在外求学的沧州学子是沧州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本身就自带流量。有他们的推介,将带动更多人了解沧州文化与美食,探究沧州美景与风土人情。文化共鸣、乡愁记忆,这股热潮起始于特产的寄送,又超越了特产本身。

岁末年初,国人讲究“串门”“送礼”,这份来自家乡的特产与温情,注定会被学子们广泛传递、深深铭记。

有“妈”在,是真宠!

学子们,过年咱们沧州见噢!

2025-01-23 本报评论员 向 霞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3642.html 1 每一份特产都是沧州的一张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