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艳 李小贤 摄影报道
“凤海,赶紧起来”“凤海,今儿个天冷,你得多加件衣服”“凤海,饭盛好了,赶紧趁热吃”“凤海,出门把帽子戴上”……1月10日一大早,沧县刘家庙乡范家圈村的一户人家中,和往常一样,熟悉的声音一次次响起。
一个瘦小的身影,迈着小碎步,忙碌地穿梭在屋内,扫地、做饭……每样活都不落下。“来,赶紧吃!”感受着热腾腾的早饭,孙凤海心里一阵暖,这样的清晨他已经过了67年。
“我先天失明。从嫂子进门的第一天起,我的吃穿多是嫂子操心!”提起嫂子张桂琴,孙凤海有说不完的好。
张桂琴悉心照料失明的小叔子67年,在四邻八乡传为美谈。张桂琴入选2024年月评“沧州好人·文明市民”11月榜单。
特殊的“餐桌”
孙凤海口中的嫂子张桂琴,已经84岁高龄。
叔嫂俩普通的农家生活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却总有潺潺溪流般的脉脉温情在67年的岁月中悠悠流淌。
嫁进孙家门后,张桂琴第一次见到了7岁的小叔子。看着这个比同龄人瘦小的男孩,张桂琴忍不住生出了同情、怜爱之心。
“第一次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叔子不小心碰翻了碗筷,脾气急躁的公公拿起筷子抽了小叔子手背一下。”张桂琴说起几十年前的事情,仿佛还历历在目,“看着小叔子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觉得心疼。”
“爸,凤海还小呢,眼睛又看不见,您就别责怪他了!以后我来管他!”张桂琴当时不经意的一句承诺,却用了一辈子去践行。
从那天起,张桂琴就开始琢磨,怎么能让失明的小叔子生活自理。
再吃饭时,张桂琴将饭碗端到小叔子面前,把筷子递到他手上,又牵着小叔子的手放到饭碗上,告诉他:“这是你的碗筷!来,我再逮着你手摸摸菜碗。”
在张桂琴一次次的耐心引导下,孙凤海吃饭时不会再打翻碗筷了。可细心的张桂琴发现,每次小叔子都只吃自己面前的饭,很少夹菜。一问才知道,他是怕再打翻了菜碗,惹得大人不高兴。
小叔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是不吃菜怎么行呢?
一次,张桂琴烧火做饭时,孙凤海就坐在小板凳上,俩胳膊搭在灶台一角,手里摆弄着几块石头,摸索着一会儿拿起来,一会儿放下,玩得津津有味。
饭熟了,张桂琴盛了一碗端给小叔子。
“嫂子,我就在灶台这吃吧!”孙凤海说了一句。
张桂琴发现,孙凤海在面积不大的灶台一角吃饭反而更自在。他双腿顶着灶台,身体稳定,小心翼翼地摸索着也不会打翻碗筷。
从那以后,孙凤海就常要求在灶台上吃饭,他说这样“得劲”。
几十年以后,即使不再烧火做饭,但张桂琴家里一直保留着灶台,因为那是小叔子喜欢的“餐桌”。
长嫂如母
孙凤海8岁的时候,有人想让他到外面学说书。张桂琴的公婆有些犹豫,既舍不得孩子,又怕孩子长大后没法养活自己。正在他们纠结时,张桂琴和丈夫站了出来,“别让凤海去了,太苦了,以后我们两口子管他”。
“长嫂如母,小叔子似儿”,这是农村的一句老俗话,丈夫忙着赚钱养家,照顾小叔子的事就落在了张桂琴身上,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几十年前,农村人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就连鸡蛋也算是稀罕物。张桂琴生育了6个孩子,每次坐月子时,她都会将鸡蛋省出一些给小叔子吃。
过年时,张桂琴给自己孩子买新衣服,也必有小叔子一身。赶集时,她买点新鲜吃食,也忘不了小叔子那一份。
张桂琴年轻时白天出工,晚上还要回家操持家务。尽管生活艰辛,但她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她总是见缝插针地回家照看小叔子,给他做饭、洗衣。
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孙凤海慢慢地学会了生活自理,有时候还会帮着家里干点活儿。
一晃多年过去了,张桂琴的孩子们长大了。她和小叔子也在渐渐变老。
20多年前,张桂琴的老伴去世了。儿子们想接她和孙凤海一起过去住,但孙凤海不太习惯。
对于一个眼睛失明的人来说,换个生活环境会很不适应,张桂琴就陪着小叔子一直住在老房子里。
一根香蕉掰开吃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今年74岁的孙凤海和84岁的张桂琴两人偶尔也会闹矛盾。
“凤海爱闹小孩子脾气,我还得哄他。”张桂琴数落起小叔子来,就像在说自己不听话的孩子。
“他不喜欢的人来串门了,他就摆着个臭脸。”
“小四辈来拿点吃的,他还叨叨。”
“天冷了,让他把被子铺个被筒再睡,他非不。我劝也不听,只能再给他做床大被子搭在上面。”
……
听着张桂琴的数落,在一旁揣着手的孙凤海咧开嘴笑了起来:“嫂子说我,也疼我。吃点啥从不偏着我,即使家里剩一根香蕉,俩人也要掰开吃。”
“连钙片也是一人一片。”孙凤海说,“每天上午,也是我和嫂子的吃药时间。先吃钙片,再吃降压药。我俩连病都得的一样。”
为了照顾小叔子,张桂琴很少出门,嫁到沧县旧州镇的二女儿想让她到自己家住几天。
张桂琴刚想拒绝,二女儿连忙说:“妈,我已经和叔说好了,你们俩一起来,就当散散心了。”
于是,张桂琴就带着小叔子一起来到了二女儿家。
从那以后,每年,张桂琴都会带着孙凤海去二女儿家住十多天。
“两好合一好”
55岁的赵淑静是张桂琴的四儿媳妇。自从结婚后,她便将婆婆以及家人对孙凤海的好看在眼里。
“我娘对叔可好了,吃啥也没有落下过他。一个苹果分两半,也得给叔吃。”赵淑静说,这些年,一大家子也对孙凤海特别好,没有人和他红过脸。
孙凤海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平时除了和人们聊聊天,就喜欢听收音机。
“这些年,叔的收音机已经换了十几个了。”赵淑静说。
家里人都知道孙凤海离不开收音机。只要他的收音机坏了,很快就会有人给他买新的回来。
一次,家人给孙凤海买了一台插卡收音机,功能多一些。可是孙凤海没有摆弄明白,有点不开心,便让家人去换了一个操作简单的收音机。家人也依着他。
当家人将一个操作简单的收音机递到孙凤海手里时,他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赵淑静说:“叔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哄着他。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娘和叔送。”
这家炖了排骨,那家包了饺子,都会趁热送到他们这。孙凤海的胃口很好,一顿能吃一碗菜,两个馒头。
赵淑静说:“娘岁数大了,平时,娘会做些简单的饭,复杂一些的饭就由我们来做。我们有时接两人过去吃,有时会送过来,让他们吃得更顺口一些。”
“孩子们和我们住得都挺近,没事,他们就过来看看,有时一天得转好几趟。知道凤海爱吃点心,孩子们就经常买给他吃。”张桂琴说。
在采访过程中,张桂琴说着孩子们孝顺时,赵淑静接过话茬:“这都是应该的,娘对叔好,我们跟着学。这不是两好合一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