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2岁女子牙齿几乎掉光”的新闻引发关注。湖南岳阳32岁的朱女士全口却只剩下了4颗牙,不仅没法正常吃饭,颜值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1 32岁牙齿几乎掉光,原来是它惹的祸
从22岁起,朱女士就发现自己的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也没有明显疾病。直到近日严重影响生活,她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二病区就诊。
接诊的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二病区主任张特检查发现,让朱女士缺牙的罪魁祸首是——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分慢性与侵袭性两种。侵袭性牙周炎也曾被称为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早期症状轻微,一开始可能只是口臭、牙痛、牙痒、牙龈出血等,容易被忽视或被认为因压力过大导致,简单吃些消炎药对付过去。
2 “掉牙”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朱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掉牙”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90后面临未老牙先衰的局面,其中大部分都是因蛀牙或有牙周病不注意,治牙为时已晚只有拔牙、种牙。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徐勇刚称,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因“牙齿松动”来就诊。但等待他的,却是晚期牙周炎患者的最终归宿——全口牙松动、拔除。
换句话说,他看起来一颗牙也不缺,但其实一颗牙也没有了——这就是晚期牙周炎患者面对的“无牙窘境”。
然而,对于不少口腔大夫来说,这样“全口牙齿拔除”的病例并不少见。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牙齿脱落,但牙周病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造成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
3 从牙齿健康到牙齿掉光仅5步
牙周炎从初期的牙龈出血到晚期的牙齿松动脱落,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很多人不重视,到老了掉牙了才后悔莫及。
从健康牙齿到掉牙,可以总结为5步:
第一步:长牙菌斑、牙结石
牙周炎,就是一种由牙菌斑和牙石引起的牙周组织的炎症。身为“罪魁祸首”的牙菌斑,是一种由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形成的薄膜,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就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进一步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引发牙周炎。
每个人都有牙菌斑,区别只在数量,这也是牙周炎发病的关键。通过每天正确、高效地刷牙,可以让牙菌斑维持在不致病的水平。
第二步:早期牙周炎
早期牙周炎牙龈红肿,会有出血现象发生,尤其是吃硬物,如苹果、烙饼时,食物上会有血迹。刷牙时,泡沫中会有浅色血迹。
但病变部位相对较浅,深部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牙齿没有出现松动的现象,这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第三步:轻度牙周炎
如延误治疗,早期牙周炎将继续往深处发展。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发展到牙周膜,并破坏牙周膜,同时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
轻度牙周炎会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臭。
第四步:中度牙周炎
一旦牙周袋形成牙菌斑,牙结石会长在牙周袋内,细菌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会进一步加快。牙槽骨的吸收进一步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
中度牙周炎会咀嚼无力、口臭、牙龈退缩、有牙缝。
第五步:重度牙周炎
重度牙周炎会牙齿松动、移位,疼痛,溢脓,牙齿脱落。当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的程度后,牙齿会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4 出现这6种表现,当心是牙周炎的信号
都说牙周炎是个隐匿的“牙齿杀手”,如果发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牙龈出血 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牙龈出血,但很多人会认为是上火,选择任其发展。
牙龈红肿 牙龈颜色由粉红色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牙周脓肿 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的牙周袋,以及溃疡、发炎等导致牙周袋内产生脓性分泌物,牙周组织形成脓肿。
口臭 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牙周袋还会滋生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导致口腔出现持续的异味。
牙齿松动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食物嵌塞 牙龈软组织的炎症会导致萎缩,牙齿松动移位后牙缝变宽,食物很容易卡在牙缝之间。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