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领到的家电以旧换新资格券,观望两天却发现购物车的产品都涨价了……不少消费者在澎湃公众互助平台、黑猫投诉、消费保及社交媒体曝料称,补贴政策出台后,此前关注的商品突然涨价,补贴后的价格与补贴前差别不大,有的甚至更贵,不法商家正借机“薅补贴的羊毛”。
更为恶劣的是,除了“薅羊毛”外,湖北、四川等地还曝出不法企业涉嫌“骗补”“套补”,湖北省商务厅更是开出了针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骗补”“套补”的首张罚单。
恶意“骗补”、“套补”,借机“薅补贴的羊毛”……旨在促进释放家电消费潜力的以旧换新补贴,一时间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来上一口。
补贴政策出台后就开始涨价?
根据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加大支持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一级和二级能效的冰箱、电视、空调、电脑等8类家电产品予以以旧换新补贴。个人消费者购买一级能效或水效的家电产品,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20%给予补贴;购买二级能效或水效的家电产品,按照售价的15%给予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得知该政策后,北京高校学生小芮(化名)想趁此机会更换一台笔记本电脑。小芮领取了北京以旧换新资格码后,随即在电商平台的App北京专区绑定了该码。“当时我看到90%的电脑都可以享受补贴价,平时9000多元的电脑,补贴后大概只要7000多元。”小芮说,当时看到补贴政策会持续到年底,因此她也就没有着急购买。
然而三天后,当小芮再次登录却意外发现,此前她关注的电脑普遍涨价,“涨价的范围从200元到400元不等,而且很多型号都显示没货了,能使用补贴券的商品范围越来越少。我之前加入购物车的一台电脑,原本可以使用补贴,但客服说享受补贴的商品已经卖完了,再购买只能以原价购买。”
除了上述案例外,记者在社交平台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发帖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出台后,电商平台的商家悄然涨价,其中家用电器领域成为“重灾区”。
还有一位消费者看中了一款原价7990元的冰箱。领取补贴后,平台显示以旧换新抵扣1193.78元,冰箱到手价6364.76元。9月7日再次查看却发现,冰箱原价已经涨到了8990元,领取补贴后冰箱到手价涨到了7228.86元。
“补贴刚出来的时候第一波是真的便宜,后面商家意识到了就开始提价,提高价格再补贴,补贴的钱全进商家口袋了。”有消费者发帖说。
是正常调价还是借机“薅补贴的羊毛”?
去年以来,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持续发力、多次加力。
“真金白银”的补贴让消费者纷纷走进线下卖场和线上购物平台,然而这些补贴到底有多少落到了消费者手中?
针对前述消费者反映的商家出售的联想thinkbook14笔记本电脑、MacBookAir M3、洗碗机等商品,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出台后涨价的问题,记者联系了部分涉事店铺。
其中华硕自营旗舰店相关人员表示,商品的价格是随着市场情况波动的,会有一定的变化,可能会涨价或者降价,属正常情况,与补贴无关。
喵速达电器官方旗舰店相关人员同样表示,不同商品的活动优惠会不同,属于正常调价,不存在薅补贴羊毛的问题,消费者需以下单价格为准。
而相关电商平台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各地补贴政策没有规定参与补贴的商品不允许有价格波动,商家也有调价权,平台因此无权干涉。
多地严查并开出罚单
除了线上平台外,部分线下门店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也遭到消费者投诉,称价格突然上涨,导致使用补贴后到手价并没有优惠多少。
有消费者称,重庆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公布前,在线下门店看中一款美的中央空调,对方报价3.26万元。补贴政策公布后,本以为能按照规定最高补贴2000元,然而询问商家却被告知之前的报价是2024年价格,使用补贴需要按照2025年的价格算,最终补贴后仅优惠200元,“政府补贴2000元,1800元都被商家一顿操作提价进了自己的口袋。”
更为恶劣的是,多地已出现针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恶意“骗补”、“套补”政策。目前多地也已开展专项检查。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中规范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告诫书》指出,各有关经营者及单位不得对产品临时提价、虚假打折、虚假标价、诱导交易、以次充好、虚报产品信息等。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罚款。
湖北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取消宜昌蓝之星电脑有限公司等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实施企业资格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称经第三方审计机构审计发现,监利市纵横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及其线下门店,在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中存在一机多卖和骗取“以旧换新”国家政策补贴等违规经营行为。根据相关规则,取消上述5家公司及其线下门店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销售实施企业资格。这也是自家电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开出的首张涉家电以旧换新“国补”的处罚书。
专家认为,“套补、骗补踩踏了诚信底线,属于严重的失信行为,有套补、骗补行为的企业应付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代价。套补、骗补行为中的虚假宣传、价格违法、刷单套现、消费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也构成了违法侵权,相关部门在查清问题的基础上,应对涉案企业进行全面到位的处罚,并责令其退回补贴资金,进行必要的赔偿。如套补骗补行为情节严重,涉嫌刑事犯罪,监管部门还应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部门。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