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第09版:09

价格“亲民”背后是“欺民”

本报评论员 马景华

在一些直播平台上,“物美价廉”的山羊绒产品销量可观。但记者调查发现,羊绒产品价格“亲民”的背后却另有隐情,有的羊绒产品滥标羊绒含量,有的则根本不含羊绒。 (据2024年12月31日《沧州晚报》12版)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长叹一声:类似“羽绒服里没有羽绒”的事情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啊,怎么又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叛变了呢?

说句心里话,羊绒衫里有没有羊绒,羽绒服里有没有羽绒,普通消费者是真不知情。总不能自己动剪子剪羊毛吧,总不至于每买一件衣服都送到质检部门检验吧。这些无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才有恃无恐欺骗你。

这种欺骗行为危害极大。羊绒产品含绒量虚标,误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可能引发羊绒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这时候,监管部门不能仅仅只是“严查”了事,“严惩”也要一齐跟上。什么仿冒的水洗标、吊牌啊,什么假质检报告啊,源头究竟在哪里,从源头查起,才能有效预防。

还有平台审核,如果审查不严格甚至变相纵容,直播间里售假的商家肯定会更肆无忌惮。哪怕你查账封号,他摇身一变再开一个新号继续行骗,平台有没有更主动、更高效的办法呢?

过去,人们对“夫妻肺片里没夫妻”的笑话会付之一笑,可现实中,如果动不动就“某某衫”里没“某某”,“某某水”中没“某某”,大家恐怕就笑不出来了。

2025-01-02 本报评论员 马景华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1512.html 1 价格“亲民”背后是“欺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