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腿脚不方便,每次如厕都是老大难。想给老人买个移位机,去了七八个实体店都没看到货。”市民赵伟坦言,线上虽销售移位机,但它属于大件产品,万一不合适,退换会很麻烦。
近年来,精准对接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助老辅具正逐渐走红。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实体店售卖的多是传统护理产品,像电动床、移位机这类助老“神器”鲜有销售。
1
线下难觅新颖产品 试用难成消费痛点
赵伟的父亲79岁,去年不慎摔伤后,腿脚就不灵便了,每次如厕都需要人搀扶。“家里也有放便盆的轮椅,但老人非常抵触,坚持要去卫生间方便。我不在家时只有母亲一人,根本照顾不过来。”
偶然一次刷短视频时,赵伟看到了一款移位机。商家宣称产品可方便地将瘫痪、失能老人搬运转移,如厕、洗澡能让护理的人省不少劲儿。随后,赵伟去了市区几家药房和医疗器械店铺,都没有发现该款产品在售。
“网上有售卖移位机的,根据功能和材质,从1000多元至4000元不等。价格倒是其次,主要是网购移位机需自己组装,我担心万一不合适再重新打包退货,非常不方便。”赵伟坦言,因为线下无法体验,自己不知道这款产品是否实用,不敢轻易下单。
赵伟的经历并非个例。市民周女士的婆婆患病卧床,她和爱人想给老人买一款电动升降起身床垫,可走访了市区多家医疗用品器械门店,均未找到该产品。“适老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想在线下亲身体验一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药店在售的多是轮椅、助行器、拐杖这类基础护理的“熟面孔”。医疗器械店铺售卖得虽然丰富些,但也只是多了电动轮椅、呼吸机等简单的康复器材,没有移位机、电动升降起身床垫等新兴助老“神器”。
2
线上产品虽丰富 退货不便成“老大难”
市民马先生的母亲患有偏瘫。今年3月份,他花300多元给母亲买了一款手功能康复训练手套。患者戴上手套,选择相应模式,由手套带动手指完成各种动作。这款产品通过刺激手部肌肉与神经,逐步锻炼手指运动功能,可避免偏瘫导致的手指僵硬。
“实际用上后感觉有点鸡肋。说没用吧,确实能起到帮助活动手指的作用,说有用呢,力度又不合适,最后还是退货了。”马先生说,网络视频看上去操作“丝滑”,实则存在滤镜,没有宣传得那么好。
“线上助老辅助种类非常丰富,但一些大件产品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退换货也非常麻烦。”1年前,市民张晓萍给92岁的外婆花2000多元网购了一款电动护理床。
张晓萍告诉记者,产品包邮到家,她和爱人把护理床辛苦地搬上楼、安装好,好不容易教会家人如何使用,没想到外婆就是不用。虽然可以退货,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最后只能在二手平台以12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城网友。
在某社交平台,一位网友线上求助:“家里老人下半身行动不便,想为她买一款多功能移位机,有的说好用,有的说不舒服,不知道该不该入手?”在评论区,一些网友留言提示“老人必须能够独立坐住”“腰部要有力量,不然很难配合”“我买过一个,光凭描述就下单,使用却是另外一回事。最后退货了,搭进去好几百的运费”。
3
产品并非越贵越好 合适才是关键
周军(化名)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多年。他说:“像移位机、电动床、爬楼机这类助老产品,的确有消费者询问过,但它们价格偏贵、需求量小,实体门店极少销售。”
以移位机为例,线上售价从1500元至4000元不等,买的人少,就没进货。轮椅和它的部分功能类似,售价在300元至1000元之间,比移位机价格要便宜,性价比更高。
“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军表示,实体店租金和人工成本高,与线上相比售价上没有优势。所以很多消费者到店试用一些产品后,最终还是选择网购。
在选择老年辅助器械方面,周军认为并非越贵越好,合适才是关键。
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顾客,打算花600多元给母亲买一款助力椅,老人既可借助它安全行走,累了还可以坐下休息,助力椅还带有菜筐,推着它还能买菜。可老人自己试用后,却选择了另外一款售价300多元的。“价格贵的那款有时尚感,材质更好;便宜的那款看上去土气很多,但老人体验后,却觉得坐着更舒服。”周军说。
业内人士指出,助老辅助产品不断升级,但很多功能老年人不一定用得到。例如,有的电动轮椅增加了蓝牙、音乐、广播、屏幕操作等功能,不仅增加了成本,老人操作起来还不方便。
该人士认为,老年辅助产品不是越贵越好,功能也并非越多越好,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理性消费。此外,市场上部分助老辅助器具存在的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问题也亟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