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第10版:10

多管齐下,扎牢防沉迷的“篱笆”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出台规定进行严格限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未成年人通过各种渠道,绕开了防沉迷系统玩游戏。

(据12月24日《沧州晚报》12版)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电子游戏等娱乐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陷入沉迷的泥沼。

对此,国家举措不断,对未成年人玩游戏,在时间、身份认证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未成年人通过一些“渠道”绕过了防沉迷系统。

譬如,非法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会开发所谓的“破解工具”,诱导未成年人下载安装这些软件,来突破限制;一些不良商家通过租借、出售成年人账号给未成年人,让他们轻易避开管控;游戏代练公司以当代练为诱饵,利用未成年人接单;甚至有个别家长,缺乏监管意识或者经不住孩子的央求,将自己的账号供其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绕开了防沉迷系统。

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游戏应从多个方面发力:从常见违规源头入手,从商业交易环节思考,从监管方向从严治理,从身边环境提升意识。

一是游戏企业和网络平台应主动查找技术漏洞,规范游戏市场。二是个别商家不要打擦边球,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利用非法程序来引诱未成年人。三是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把防沉迷措施落到实处、管到细处。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青少年周边环境的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对课余生活的引导以及对电子设备的管控,都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有着直接影响。要主动引导、积极沟通,培养孩子多样的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

学校则可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提升他们的自律意识。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足球社、书法社等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扎牢防沉迷的“篱笆”,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家庭与学校教育引导的合力,如此才能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免受沉迷之害。

2024-12-27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0993.html 1 多管齐下,扎牢防沉迷的“篱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