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节俭的人,平日里连一点碎布都舍不得扔。她这么节俭,除了习惯使然,还因她有绝好的缝纫手艺。听婆婆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跟母亲学艺,后来也曾靠给人织补、改做旧衣物谋生。后来,婆婆不再以此为业,但仍然时常搜集一些碎布边角料,装满一箱又一箱。有时,她突然灵光一闪,就会从箱子里找出几块布料来,裁剪、拼接、缝合到一起,做成各式各样的收纳袋、抱枕套,或塞进棉花,做成各种布艺作品。
有一次,我逛夜市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卖布艺品的小摊。出于好奇,我走近看了看,发现那些手工艺品的做工与婆婆的手艺相比,实在相距甚远,只因造型别致,就能卖个好价钱。我把那个小摊上新颖的布艺工艺品买回来很多,给婆婆提供灵感。当婆婆看到这些新奇的小物件时,眼中绽放出了亮光。不一会儿,她就又拿出了那些积攒已久的碎布边角料,戴上老花镜,坐到缝纫机前穿针走线,踩动踏板,神情专注地忙活起来……
没过多久,婆婆就做出了一堆精致的布艺小手工:各式挂坠、香囊、布包、饰品,做工精细,造型别致,品相丝毫不逊于精品店的布艺品。几天后,我将婆婆做的布艺作品拿到夜市上售卖,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购买。婆婆见销路不错,备受鼓舞。接着,她不断做出新品,生意也持续火爆。
就这样,家中囤积已久的碎布边角料不仅派上了用场,还在婆婆的创造下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赚钱还是次要的,最有意义的是这让婆婆找到了快乐,也看到了自己晚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