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泥瓦匠,被人称为“刀把手”,也就是垒砖砌墙的高手。其实,父亲技术高超之处,就在于他随身携带的线锤。
线锤由锤身和锤线两部分组成。锤身呈圆锥形,玄铁而制,坚硬厚重;锥尖圆滑,不易伤人;锤身上部平整如镜,形成一个圆面,圆面中间有一小孔,用螺丝螺母双向配合,把锤线一端盘紧在里面,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锤线是一根尼龙丝,长约三尺,很是坚韧。入手处,被父亲暖心地挽个便于勾抓的扣圈。如此,父亲的线锤就浑然天成。干活时,父亲手指一勾锤线,锤身便一上一下,打着欢儿,跟着父亲的节奏,走上楼层的边角四壁,开始大显身手。
父亲性格耿直憨厚、刚正不阿,一如绷直的线锤。垒墙时,他先把线锤挂在墙基上,泥刀频频出手,一抹,一覆,墙体迅速成型。每垒几砖,父亲都会用眼睛标尺打量一番。只见他闭起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聚精会神地察看墙砖与线锤贴合度。看它们在不在一条直线上,需不需要拆砖重砌等。他那两只犀利的眼睛,轮流上阵,把活干得那叫一个漂亮。
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村里有一家盖新房,当时父亲带领几个工人垒房基的四个垛角。其中一人垒出来的墙,整体不错,就是中间有几砖外凸。父亲说不好看,那样会影响整体布局,让他拆了重砌。那人年轻气盛,毫不服气地反驳:“你也太认真了吧!这算什么,干活不容易,为啥要返工?”
父亲看他无动于衷,也不和他计较,自顾自地干起来。他费力拆掉已砌好的墙,用线锤标直瞄准,一砖覆一砖地垒好修直……新房竣工时,主家对父亲干的活非常满意,大加赞赏之外,非要给父亲多加几个工钱。父亲坚持不要,说是谈好的价钱,哪能多收?主家过意不去,最后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犒劳父亲,以表谢意。
多年后,轮到我家盖新楼,父亲年岁已高,我们不想让他受累,就把活外包了。本来想着自己省点劲,少操点心,谁知父亲带着他的工具箱不请自来,准时出现在现场,当然线锤是必不可少的。干自家的活,父亲更上心了,只见他拿着线锤亲临现场,兢兢业业地到处量着,哪里有凸砖凹角,哪里有倾斜,哪里泥灰抹得少,他都一一给予矫正。
没过多久,父亲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还亲自上手指导。工头竖着大拇指打趣他:“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姜还是老的辣,这房子有你在,差不了!”就这样,为确保新房万无一失,大热天父亲也不休息,忙前忙后……
我劝他:“这大热天,要多注意身体,悠着点儿干。”可父亲却毫不在乎:“你们都不知道操心,我再不操心,等出问题就麻烦了。有我在,这房子质量更有保障……”撂下话之后,父亲又马不停蹄地朝楼上奔去……
父亲的为人处世恰如绷直的线锤,刚正不阿、不偏不倚,垒出一堵堵坚硬牢固的墙,也垒出了一个幸福的家。小小线锤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历经磨难,打出了父亲响亮的名声,亦标直了父亲的秉性和磊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