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质检院、宁波市质检院监测发现,30批次球类、球拍、跳绳中的增塑剂含量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超四分之一样品
增塑剂含量超标
近日,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对小学生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球类、球拍和跳绳三类产品共同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此次风险监测共采样112批次,覆盖高、中、低三档价位,采样渠道涉及线下的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运动用品店和零售店,以及线上的电商平台。
检测中心的风险监测数据显示: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球拍产品的不符合率最高,不符合率为60.6%,不符合项目为增塑剂;其次是跳绳,不符合率为17.5%,不符合项目主要是增塑剂;球类产品的不符合率为7.8%,不符合项目还是增塑剂。
也就是说,样品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200倍以上。
长期摄入增塑剂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增塑剂也被称为塑化剂,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其中八成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因为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伸展性,被大量用于塑料制品。跳绳、球拍、球类的生产过程中也有使用。
福建省质检院高级工程师周秀华介绍说,球拍上缠绕手胶是为了在运动时起到缓冲和避震作用。部分生产企业为了增加手胶的柔韧性和弹性,便于手胶更好地缠绕到球拍手柄上,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超量添加增塑剂。
专家告诉记者,有一些研究发现,儿童的发育异常,与体内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有关联。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危害评价科主任王永伟表示,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增塑剂,对于男生会产生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会影响男性的生长发育。对于女生来说,长期摄入增塑剂也会导致早熟等现象。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此类增塑剂被认为是人类生产制造的产量最大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已经陆续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在每天的运动中,皮肤直接接触球拍、跳绳和球类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过参考标准的体育产品,就会存在健康风险。
目前已经发现
安全无毒的替代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国家标准早已明确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另外,像童装童鞋、玩具、儿童家具等儿童用品,以及彩画颜料、蜡笔、书包等学生用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中,也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有明确的限量要求。
但现行的标准中还没有对球类、跳绳等学生体育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作出限量要求。据了解,目前已经发现了性能优良、可以做到无毒安全的替代物。
买时注意挑选
用后注意洗手
近日,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征求意见稿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而针对本次风险监测结果,专家建议消费者要在正规销售渠道购买正规品牌的产品,并要检查产品的标志标识是否齐全。
宁波市质检院国家文教用品检测中心副主任田旭玲介绍,购买跳绳、球拍等产品的时候,最好用手触摸一下手柄的把握部位,不要购买材质过于柔软的产品,也不建议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和图案过于丰富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含有超范围和超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家长也要监督孩子使用球拍、跳绳、球类等产品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