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第12版:12

300万元专项资金,只要申请就能拿到手?

小心!这个“扶贫资金”是假的

公安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50个项目骗局”。这些诈骗项目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和方式实施诈骗。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一个声称向个人发放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的骗局正在流行。不仅相关扶贫项目和“文件”为虚构,一旦扫码或者点击网站,更可能遭遇泄露信息、钱财被骗等风险。

300万元资金

“扫码领”

“家里有老年人的一定要谨慎!”拆开快递,打开档案袋,映入眼帘的是一份有些山寨的“红头”文件。上班族王嘉莉想都没多想,直接撕碎丢掉了。原本,这份快递是邮寄给60多岁的父亲的,因为父亲时间不凑巧,托她下楼领取快递,骗局才得以“拦截”。在山寨文件中,煞有其事地介绍着所谓“专项扶贫资金”发放的相关规定,还有一个申领二维码。“实在是恶劣、卑劣至极。”王嘉莉暗自庆幸,这份“文件”让自己拆开了,要是有老年人看不太清字体或者理解能力下降,就真有可能上当受骗。

记者看到,这份“文件”抬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文件主题为“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其中介绍了专项扶贫资金发放的背景、形式(由人社部抽取)、金额300万元,以及需要用QQ扫码或者登录“中扶在线”两种途径才能领取。“文件”下方,还加盖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财政部专用章”,署了落款日期。更为恶劣的是,这个项目第二页,附属了一张“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其中声明协议一式三份,由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领取人各持一份。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收到该“专项扶贫资金”红头文件的,涉及广西、长春、广东、江苏、福建、北京等地的民众。

尽管看起来有些山寨,但向个人发放3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到底是真是假?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相关文件号等都是虚构。

“我们不掌握相关信息,财政部所有文件都是在官网发布,其他都不是我们的网站。”财政部财政信息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建议可去财政部官网搜索文件全名,看看有无发布这样的文件。而当听说该扶贫金领取渠道是扫码或登录网站时,其提醒一定要小心,谨防上当受骗。

步步引诱

境外网频换

飞向各地的“红头”文件,为何要用扫码或者搜索点击网站的方式申请领取?这背后有什么风险?记者调查发现,“专项扶贫资金”申领背后,骗子往往会布下陷阱,步步引诱。所谓网址,也是不断变化,极有可能将服务器嫁接在了境外。一旦扫码,民众的手机不能排除“中毒”被控制的可能。

经过多日观察对比,记者发现所谓“专项扶贫资金”文件下方的二维码、网站等,不断改头换面。不同地方的人,收到的文件中的二维码和网址不尽相同,存在“广撒网”的可能性。而登录文件中的网站测试,有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有的打开后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类似于网络聊天的对话框。

“您好,请问是收到邀请函来办理扶贫款项的吗?”点击网址后,聊天框中一名“在线接待员—陈莲”询问。其表示,本次扶贫资金是由财政部下发到民众手中用于改善生活、最终为家人们实现脱贫奔小康的重点扶贫项目。而办理专项扶贫资金需要提供邀请函本人的姓名和电话,以核实是否本人办理。记者随机输入电话和姓名后,对方又表示“正在为您查询核实,请保持在线。”不一会儿,“在线接待员”又要求出示邀请函第一页和身份证正面照。到这一步,即使申请资金的行为不再继续,个人的身份证、电话、姓名等信息也已经泄露。相关案例表明,后续骗子会要求受害人下载不明软件,或受害者转账后又以账号错误、操作失误等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诈骗。

记者又扫码通知书上的二维码,进入名为“红色之心”的聊天频道,其中成员已有261名。频道主页中提醒,要先点击指导员的头像,再点击私信就可办理。该聊天频道被设置为“只读”模式,任何群员都无法互相沟通或者核实信息。粗略统计,仅从8月以来,就有22名收到“文件”的人扫码加入该频道。截至发稿,该频道界面显示“因被多人举报涉及严重违规被永久封禁”。

“从网址域名看,这些网址的服务器都是嫁接在境外的。”网络安全研究专家、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根分析说,之所以不同“专项扶贫资金”文件的网址不同,是因为一方面诈骗者要广撒网,提升诈骗成功率;另一方面,也因狡兔三窟来躲避监管。“即使域名在境外,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拦截。”

据《北京晚报》

2024-11-22 小心!这个“扶贫资金”是假的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6889.html 1 300万元专项资金,只要申请就能拿到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