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糖果的直播间,主播被“埋”在糖果堆里,只露出上半身,一边打包糖果一边和观众互动。看着这堆积如山的糖果,就好像来到了糖果屋。有好奇的网友说想看看全景,结果立马就被主播踢出了直播间。
另一个直播间,一人坐在流水线旁边组装产品,其他人穿着工作服有模有样地给这个人“打配合”。有网友在评论区问能否观看工厂实景,很快就被禁言。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进行带货,其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从零食到日用品再到儿童玩具,这些“工厂直播间”涉猎广泛,不少商品销量惊人。然而,其中不少直播间实际上是被精心搭建而成,其背景可能只是静态图片或循环播放的录播视频,抑或用绿幕抠图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
主播宣称工厂直发
观众求实景被拉黑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随机选取了20个宣称“工厂直发”的直播间,发现这些直播间采用了相似的话术和布景,却难以提供真实的工厂场景。一旦观众要求其展示真实的工厂场景,他们直接避而不谈或迅速转移话题。
在某品牌折扣男装直播间,一名主播反复强调:“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划算,品质保障。”当记者以顾客身份在弹幕中询问“是工厂直发吗”,该主播回应道:“我们家专供各大商场,做男装已经40年了,价格特别给力。”记者进一步要求展示工厂实景时,主播没有回应,客服则以文字回复:“款式太多,没法展示,每款都有实拍图,喜欢就拍下。”
在一个售卖东阿阿胶的直播间,主播同样标榜“工厂直发”。直播间内,一名男士穿着蓝色防菌服展示阿胶礼盒,旁边有3名同样穿着蓝色防菌服的女士,近景是工人双手切割阿胶的特写镜头。当记者在评论区询问能否拍摄工厂实况时,主播未作回应,而是直接将记者拉黑,屏幕中央弹出“您目前已被禁言”的提示。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直播间的背景很有可能是假的,用户在屏幕上看到的工厂流水线,实际上是临时搭建的“伪流水线”,看似繁忙实则是同一批商品来回倒腾,“你以为是工厂直播现场,实际上只是对方精心搭建的‘虚拟工厂’”。
“绿幕抠像”或“AI合成”
即可打造虚拟工厂
怎么搭建流水线?“虚拟工厂”如何打造?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工厂直发直播带货”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用户发布视频攻略,称“在家里就可以搭建工厂带货的场景”。记者以主播新人的身份联系对方,并向其展示多张采用虚拟背景直播的截图,询问能否提供类似培训。对方回复称:“我们提供这种打造场景的软件。开播时只需在大白墙上挂一块绿幕,就能用软件生成逼真的工厂或仓库背景,非常省钱。”
经深入调查,记者发现,搭建一个所谓的“工厂直播间”并不复杂,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借助传送带等道具巧妙伪装,营造出虚假的生产流水线运作场景;其二,通过绿幕抠像、AI合成等高科技视觉特效技术,构造直播画面中的环境背景。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直播间传送带展示台”“流水线直播”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专门销售直播间专用传送带产品的商家。这些商家声称,他们可根据客户的商品特性进行个性化的尺寸定制,以满足不同直播间的需求;在价格方面,这些传送带大多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记者咨询某商家如何购买传送带,对方在了解带货商品种类后迅速提供了相应的方案:“如果用于零食直播,则可以订购1.5米长、带宽30厘米的尺寸,单台板1500元,双台板1600元。”
一名商家介绍,其直播间传送带是“带货神器”,加装的是直播间专用电机,与工业电机不一样,主打静音,运转时只有正常风声,能给直播间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直播套路防不胜防
诱导购买涉嫌欺诈
在记者调查的20个宣称“工厂直发”的直播间,主播普遍使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等话术。对于这类直播的核心逻辑,在某直播技术公司工作的岑林(化名)分析道:“消费者只能看到主播展示的一面,无法验证直播背景的真实性。有了这些场景和话术的包装,物美价廉就显得更为合理,因为视觉上就像直接从工厂发货。”
“消费者看到‘工厂直发’‘没有中间商’这种描述时,也容易产生信任感。”岑林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从开播留人、促成交易到催单下单,各个环节都有特定的语言模板。这些套路不只是吸引人停留观看,还能一步步推动成交。此外,平台对工厂场景的审核相对宽松,使得此类直播间大量存在,一旦流量达到一定规模,主播就可以通过带货佣金轻松获利。
“越是贴近生产流程的直播间场景,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激发用户的购买欲,采用生产车间或工厂、果园、乡间等场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部分直播间另辟蹊径,假装生产厂家在车间卖货的原因。”上述业内人士说。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