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购买“金包银”首饰的心得,有人觉得物美价廉,有人却觉得性价比不高。所谓“金包银”首饰,就是在白银的表面镀一层薄薄的黄金,使其外观呈现出与纯金一样的颜色。因为其含金量远远低于纯金,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从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记者采访发现,“金包银”颇受年轻一族的青睐,但这一类产品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金包银”惹人眼球
电商平台销售火热
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汪女士计划今年年底结婚。最近一段时间,汪女士和男友忙着准备结婚用品,包括一些首饰。“我俩都是从外地考到沧州来的,刚刚买了婚房并交了首付,现在手头比较拮据。”汪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黄金的价格比较高,感觉金价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降幅,所以就考虑了比较便宜的“金包银”饰品,算下来能省几千元钱。
刚刚完婚的市民小陈和妻子小刘也选择了“金包银”的手镯和项链,总共花了2000多元。小两口觉得,较低的价格就能得到和买黄金一样的满足感,花小钱办大事又不丢人,等手头富裕了再买黄金饰品。
记者登录几家网购平台看到,销售“金包银”店铺有几十家。一家店铺内,销量比较高的是“金包银”手镯,销量已经超千单,根据款式不同,平均价格在200元左右每克。另一家店铺内,一款1599元的“金包银”项链受到追捧,该店铺近一周有7.2万人浏览。店铺的客服称,这款产品外表和纯金的一样,价格不到纯金的十分之一。
市区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商场内,同样有销售“金包银”首饰的柜台,但产品销售的热度和网购平台相比却低了不少。
“金包银”饰品存隐忧
相关投诉逾千条
记者采访了解到,“金包银”饰品市场持续火热,但与此同时,因为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市民小马前几天在网购平台上为女友买了一款“金包银”的手镯,当时客服人员表示这款手镯有30克重。但是当商品寄到后,他拿着手镯去商场的金店称重,发现只有27克。“我联系了这家网店的客服,对方却说克重有误差是正常现象。”小马告诉记者,他与店家几次交涉后,对方补发了一枚很小的银戒指给他,就不了了之了。
家住沧县的小李也因为网购的一枚“金包银”戒指差点和女友闹掰。原来,小李为了讨女友的欢心,网购了一枚莲花图案的“金包银”戒指送给了女友。收到礼物后,小李的女友挺开心的。谁知过了几天,小李却收到了女友“要分手”的信息。一问才知,这枚戒指竟然掉色了。为这事儿,小李和网店的客服吵了一架,对方称会和厂家沟通,却迟迟没有解决。
记者在几家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金包银”发现,与该关键词相关的投诉已达千余条。多数投诉与“假冒足金饰品”“掉色”“含金量不足”“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
专业人士提醒
切勿盲目跟风
就“金包银”饰品走红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市区一家商场金饰柜组的部门经理刘女士。她告诉记者,“金包银”可以作为一种佩戴饰品,但与纯金饰品不同,其投资增值保值属性很低,不建议作为一种投资理财产品购买。消费者购买正规“金包银”产品,都会收到相关产品证书,明确标注了金银克重。
刘女士还表示,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部分消费者转向寻找更经济的选择,“金包银”因此成为黄金的“平替品”,满足了市场上对经济型奢侈品的需求。如果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金包银”饰品仍有可能维持一定的市场热度。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及监管政策的完善,“金包银”饰品也会面临竞争,只有品质优良的品牌才能生存下去。建议各位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金银饰品,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