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在一家面包店做兼职。九点半左右的时候,一位老人骑着一辆旧三轮车,缓缓停在了店门口的一侧。他下车,缓步而入。老人的背微驼,白灰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显眼,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岁月的见证。
老人小心翼翼地来到展示柜前,目光在各式各样的面包间游移不定。看了一会儿,他才缓缓抬起手,指向了柜子左下角的一种面包,轻声对我说:“给我来这个吧。”
他所指的是我们店里的“蜂蜜小面包”。这款面包口感微甜,四个为一组,连在一起,不仅分量足,价格也比较亲民,是许多顾客喜欢的。
“爷爷您好,这个面包五元,请问您是扫码支付还是现金?”我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面包装进塑料袋中,并操作着收银机。
“我用现金,扫码这事儿,我可学不会了。”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那是几张皱巴巴的纸币,他小心翼翼地摊开,整理好,递给了我。当他低头看到袋中的面包时,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期待。
接过纸币的瞬间,我不禁注意到老人的手——那是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几根手指上还缠着胶带,手背上有几处刚刚愈合的伤痕。我的心中不由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心酸。
我仔细数着,三张一元,两张五角,五张一角。“爷爷,还差五角钱。”我本以为他会像其他人那样,再找些零钱补上,但老人只是沉默地低下头,眼里瞬间失去了光彩。
“这是我今天早上卖废品得来的钱,我……真的没有多余的了。”老人的声音越来越低。我看着他那无助的眼神,心头一热,湿润了眼眶,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正当我犹豫是否要自掏腰包,帮他补上这五角钱时,店长走了过来。她了解情况后,温和地对老人说:“爷爷,我们这里有些废旧的纸箱和瓶子,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拿去卖掉。”
老人听后,眼睛一亮,随即点头表示同意。店长又问道:“需要我送您过去吗?我有电动车。”老人连忙摆手,指着门外的三轮车说:“不用了,我自己有车。”
于是,我们一同将店内的废旧物品搬到了老人的三轮车上。老人骑车离去,身影渐行渐远。
大约10分钟以后,老人再次回到了店内。这一次,他的步伐虽依旧缓慢,但脸上却多了几分轻松。他从口袋中掏出几张整齐的纸币,高兴地说:“那些废品我卖了十二元八角!”
“爷爷,您只需要再支付五角。”我微笑着从他手中接过纸币,将“蜂蜜小面包”递给他。老人接过面包,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将卖废品的钱递给了店长,“孩子,谢谢你,这钱给你们吧”。
“这钱您留着,我们的面包确实不错,希望您喜欢。”店长笑着对他说。
老人拿着面包,双手微微颤抖,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们,真是太感谢了!”
我们目送老人离开,看着他骑上三轮车,向我们挥手告别,而我心中的酸楚却久久不能平息。
那一刻,我明白了,有时候给予他人帮助,不仅仅是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更要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在这座城市里,或许有很多像这样温馨的小故事,正在无声无息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