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春梅)近日,肃宁县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了第二届缝纫技能大赛。碧绿的大白菜、金黄的胡萝卜、红彤彤的柿子……学校的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线和不织布,缝制出秋天的累累硕果(右图)。
今年,肃宁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学校“耘耔园”种的作物获得大丰收。学校将“耘耔园”劳动课程和特色缝纫课程相融合,举办“一丝一缕缝硕果,一针一线绣金秋”第二届缝纫技能大赛,让孩子们观察收获的瓜果蔬菜后,再用针线和不织布把它们缝制出来。
老师在学校每周一次的缝纫课上,仔细教给孩子们缝制各色蔬菜和瓜果的方法。学校让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7个班的1000多名孩子们参加海选,从中选出51名选手参加学校的缝纫技能大赛。
正式比赛当天,参加决赛的51名选手早早就准备好了针线、布料、剪刀等工具。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比赛的项目分别为缝制树叶、蔬菜和水果。比赛开始后,他们熟练地穿针引线、给线打结,将已剪裁成各种瓜果蔬菜形状的不织布按照造型一点一点缝好,又填充材料让缝制的造型更有立体感。来自五年级四班的张晨潇缝制的是一棵大白菜。虽然是年仅10岁的小男孩,但他穿针引线的动作十分熟练。“刚开始的时候,针线完全不听指挥,我的手还被扎破过。经过不断练习,我做针线活已经得心应手了。”他这样说。
此次缝纫技能大赛的评委也由孩子们担任。他们认真观察着每件作品,从缝纫美观度、走线平整度等方面评分并将代表选票的贴纸贴在自认为完美的作品旁。
经过小评委们的认真评选,共有9名选手的作品荣获一等奖。五年级三班王雨露缝制的西红柿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高兴地说:“评委们都说我缝的西红柿走线均匀、平整,缝纫技术很熟练。”
学校德育处主任聂秋霜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今后,学校将继续深挖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资源,让孩子们受到校园多彩文化的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