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锦祥是军转干部,在部队时从事枪爆品的管理、使用工作,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05年,他退伍转业成为沧州市运河区公安局治安大队一名民警,仍负责枪爆品管理工作。从扛枪卫国到控枪安民,侯锦祥对工作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工作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排爆控枪不是小事。
从警近20年来,侯锦祥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枪爆物及衍生品一旦流入社会,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从单一的枪爆品管理到复杂的枪、仿真枪、管制刀具、弓弩的管理,侯锦祥逐渐总结出了“三查两签一梳理”的管控工作模式。
说起检查枪支工作,侯锦祥最重视的莫过于对仿真枪的查处。近10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仿真枪的管理越来越难,一些人出于喜欢购买仿真枪,无形中却会威胁他人的安全。
侯锦祥说:“在网络上,一些不法商家罔顾仿真枪的生产标准,生产了一些对社会具有一定威胁性的仿真枪。还有一些商家为规避法律,在网上出售仿真枪零部件。在此情况下,有枪械爱好者铤而走险,四处购买并私自组装成枪支。这些枪支击发的气力远超国家标准。”
网络购物的兴起,给侯锦祥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根据网络安全部门的信息反馈,侯锦祥结合基层检查经验和任务需要,将重点人员分为4个管控等级。其中,一级危险性最高,为重点管控人员;四级危险性最低,为关注对象。工作中,他首先判断涉案人员的危险等级,再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处置方式。
有一次,侯锦祥得到线索,辖区内有人在网络上购置了部分易燃易爆化学材料。侯锦祥第一时间上门调查,这才知道购买者是一名初中生。面对侯锦祥,这名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哪里犯了错。侯锦祥一面安抚学生的情绪,一面询问他购买缘由。原来,这名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由于缺少原材料便在网上购买,殊不知这类材料属于被公安机关管控的易燃易爆品。
侯锦祥了解完情况后,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耐心讲解使用易燃易爆品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使用。
在从事公共危险物品管控工作近20年时间里,侯锦祥不断总结各类资料和工作经验,自制危爆管控课件,并向派出所民警发布,用于日常业务学习。
“不要小瞧这3分钟至5分钟的课程,里面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侯锦祥这样形容自己的课程。他说,他创办“危爆微信课堂”的初衷,是希望广大公安民警提高枪支使用、爆炸物品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水平。
截至目前,侯锦祥制作的“危爆微信课堂”已推送至所、队221期。
服务人民、保障安全、指导基层民警、监督重点场所。侯锦祥将自己近20年的工作生涯总结成20个字。
侯锦祥说,多年的付出,他无怨无悔,只为群众都能远离枪爆物、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