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小伙儿在杭州某门店理发,本想花30元,结果却花了两万多元。被媒体曝光后,当地监管部门发布通报称,涉事门店已被立案调查,双方就退款事项达成一致。
近年来,杭州发生的天价理发事件频频登上热搜。就在今年9月,杭州一名16岁少年在理发店剪发烫发后,被要求支付4000元,引发纠纷并报警。余杭区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发现理发店涉嫌消费欺诈,作出警告及罚款处罚,理发店退还了相应款项。
“到了杭州不理发”,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梗。杭州频频爆出天价理发事件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当地商家无视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利用精心设计的陷阱在套路消费者。
这些商家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一是吃准了一些消费者的心理,特别是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男性,脸皮薄,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不良商家套路。二是这些门店精心设计话术,让人不知不觉便落入他们毂中。三是这些门店开设多年,在当地盘根错节,即便出事后被处罚,他们会立刻换个门头继续行骗。
一家真正优秀的理发店,本应凭借精湛的技艺、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来赢得顾客的青睐和口碑。然而,这些不良商家却选择了短视的暴利手段,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声誉,甚至也给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抹了黑。
要想杜绝天价理发事件,当地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而不是约谈处罚后轻轻放下,让这些不良商家改头换面继续行骗。其实,我们的工具箱里有足够的法律武器,来处罚这些商家。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此外,理发店强迫消费的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强迫交易罪,视情节严重程度,不法商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说到底,法律条文躺在书本中,是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力、管住不良商家的。
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检查的频次和深度。对于理发店的价格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商家必须做到清晰透明。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予以严厉的经济处罚,让商家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建立便捷高效的消费者投诉渠道,当消费者遭遇不合理收费等问题时,能够迅速得到回应和解决。同时,还可以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和内部员工对不良商家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