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第05版:05

因为有梦,沧州这几名残疾人勇敢出发。一年来,他们跋山涉水,走过西藏、新疆、贵州、上海等地——

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本报记者 吴艳

文革(左一)和朋友们出发去旅游

一路旅行留下欢声笑语

“古有‘仗剑走天涯’,今有‘执杖走天涯’,带着我的拐杖即刻出发,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67岁的残障人士文革笑着说起她带着几位同样身有残疾的朋友外出旅行的事情。

虽然身体不便,但文革笑称自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之前太忙,愿望只能封存。去年闲下来后,她想去踏遍祖国万水千山的愿望再次涌出:我要去旅行,跋山涉水要去,拄拐也要去!

在她的带动下,4位残疾朋友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去过西藏、新疆、湖南、江苏、浙江、贵州、上海等地。

第一站:西藏

文革是任丘人,自幼患小儿麻痹,只能靠双拐行走。2002年,文革担任起任丘市爱心组织张华绿色家园会长一职。

自从加入家园后,她就投身公益事业,竭尽所能带领残障人士和志愿者在助残、助老、助困、助学等方面奉献爱心,感动了很多人。

2023年7月,张华绿色家园创办的残障人士墩布厂因种种原因不再经营。文革和张华绿色家园里的残障朋友们从此有了闲暇时间。这才开始了一次次的旅行。

其实,文革想去四处旅行的愿望开始于20年前。

2004年,文革想到长春参加一个残疾人公益组织的培训。在那之前,她从没出过远门,甚至对独自出行有点害怕。为了让他们的家园能走得更远,为了能给残疾朋友们做更多的事情,文革决定逼自己一下,克服恐惧心理,勇敢走出家门。

“那时候没有高铁,我需要从北京倒车去长春。”真正坐上火车之后,文革才发现,走出家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文革没有觉得累,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已经冲淡了肉体上的疲乏。

培训时,文革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人士,有的残疾程度远高于她。

“他们眼睛里都有光,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地帮助别人。”第一次出远门的文革见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残疾朋友。

每天晚上,文革都会拄着拐杖去找这些残疾朋友聊天。从他们那里,文革开阔了眼界,也听到了来自广阔世界的种种趣闻。

从那时起,文革就决定,虽然她行动不方便,但也要行走四方,领略祖国大好山河。

后来,由于家园的事务太多,文革觉得有更多的残疾人需要她去服务,不得不封存了自己的愿望。

去年7月,闲下来的文革重启了自己的愿望。

第一站,她就选择了西藏。

文革的儿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妈,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想出去玩我们支持,但这么远的地方,还可能发生高原反应,多危险呀!万一有个闪失……”

儿子没说全的话,文革听懂了:“西藏是众多旅行者梦想的地方。妈不能因为担心意外就连逐梦的权利都没有了吧!”

看到儿子依然不放心、不肯松口的样子,文革说:“儿子,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我要真有点意外,就埋在西藏吧!”这句话终于让家人同意了她去西藏。

开启新的生活模式

文革的梦想也是她很多朋友的梦想。张华绿色家园的4名残疾朋友也想跟文革一起去圆梦。

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而拄手杖的于秀萍今年71岁。

因高位截肢而安着假肢的李丹凤今年50岁。

因拄着双拐从没出过远门的张佩峰65岁。

拄着双手杖的邱占山也已经56岁。

除了李丹凤,文革等4人都要带着轮椅出行。

因为很少出远门,为了保证出行一切顺利,也为了让家人安心,文革就找到了一家旅行社寻求帮助。

旅行社的老板听完他们的诉求后很感动,专门为他们5人策划了一个精品小团。

去西藏前,文革用一晚上的时间为她和队友买票。这是她第一次学着网上购票。

“在12306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查询车票,购票,进站,在站台候车,这些都是去西藏前学会的。”说起这些,文革成就感满满。

2023年8月30日,一切准备妥当,带着拐杖和轮椅,这支特殊的旅游团出发了。

在北京西站候车时,5人击掌庆祝:“开启新的生活模式,向西藏进发。”Z21带着5位残疾人开始了圆梦之旅。

为了更好地看沿途风景,在西宁站停靠时,文革和朋友们用纸巾将车窗擦得干干净净。

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文革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到了拉萨。

幸运的是,一行人除邱占山在唐古拉山有些轻微的头疼外,都没有发生高原反应。

在西藏,他们看到了卡若拉冰川,看到了西藏圣湖羊卓雍措,看到了雅鲁藏布江……

每到一处,他们都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风景。“这些够我们回忆一辈子了!不走出来,怎么能看到祖国的山水这么美呢!”文革说。

行程中,平坦的路途他们就坐轮椅,台阶或陡峭崎岖的山路,他们就用手杖和拐杖行走。

这支特殊的队伍走到哪里都能吸引游人的目光。当他们朝布达拉宫行进时,游客们都不由自主地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每每此时,文革和朋友们都回以自豪的微笑。

无障碍出行

这一次出行,不仅让这些残障人士饱览了西藏的美景,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

文革说:“无论坐高铁还是普通火车,只要提前72小时报备,铁路工作人员就会提前准备好轮椅,一路护送我们进出车站。”

“亲身经历后,我才体会到,现在残障人士出门真的是太方便了!以后,我们出去的劲头更大了!”于秀萍说。

一路上,这支残障旅行团的精神鼓励了众人,这些陌生人也同样温暖了文革几人。

对他们大喊“加油”的游客,主动给他们送水的游客……

在拉萨,于秀萍想去看看夜间的布达拉宫,却一直没有打到车。一家饭店的老板见到于秀萍靠在轮椅旁边,问明情况后,免费开车将她送到了目的地。

不论是住宿还是出行,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都很齐全。文革他们觉得,残疾人出行也可以畅通无阻。

从那之后,他们5个约定:有生之年,要一起用轮椅和拐杖去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

一年多的时间,5个人走过新疆、贵州、上海等地。

66级台阶

今年7月,文革一行来到贵州。在去往黄果树瀑布的路上,有一段500多米长的山路,台阶特别多。

身体较胖的张佩峰看了看陡峭的台阶,打起了退堂鼓:“文姐,你们去吧,我不去了!”

“来都来了,不上去看看你会后悔的。不去留张影,怎么证明咱们来过了呢!”文革耐心地劝道。

一路上,每当有队友退缩时,文革都会温柔且坚定地鼓励他们。

一开始,他们爬得还算轻松,拄着拐或手杖一步一步往上走,每走十多步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沿途有许多游客为他们加油鼓劲,还有游客在他们休息的时候上前攀谈,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当走到最陡的一段山路时,文革招呼大家:“来呀!咱们数一数这里一共多少台阶。”

一阶、两阶、五阶、十阶……在没有树荫的路段,太阳炙烤着爬山的人。

文革他们却没有去擦额头流下的汗水。他们正在集中全身的力气和台阶做着斗争。除了攀爬,他们还得留心台阶上的青苔,以免因腿脚不便而滑倒。

当文革数到66阶时,终于爬到了这段路的最高点。此时,文革的双腿都在打颤。她看了一眼同伴儿,大家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但征服的快乐却让他们疲惫的脸上带着丝丝笑意。

在瀑布下,文革和伙伴们互相给对方拍照留念。照片上的他们,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文革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精神,也感染了其他游客。在贵州爬山时,一位年近六旬的游客中途想打退堂鼓,看到他们后深受鼓舞,最终和他们一起登顶。

“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人就应该这样活!”文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文革他们将一次次的出行经历、旅途趣事、大美风景都记录在朋友圈中,他们希望将自己的经历晒出去,让更多的残疾朋友知道,原来残疾人也可以走出家门去看看世界。希望未来有一天,有更多的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地自由出行,这是文革他们的愿望,也是残障人士共同的心愿。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11-05 本报记者 吴艳 因为有梦,沧州这几名残疾人勇敢出发。一年来,他们跋山涉水,走过西藏、新疆、贵州、上海等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5120.html 1 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