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名为《问政山东》的电视节目,近期引发热烈讨论。
节目以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直面镜头、及时回应百姓问题的新颖形式,让大众直观了解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网友纷纷评论:“看得大汗淋漓”“建议这节目全国推广”“已追更”,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一档电视节目从山东关注到火爆全国,不仅是因为其犀利的提问,紧张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栏目切合了当下的社会治理需求和百姓的朴素心理愿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发达,公众不再满足于做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大家想要了解职能部门的决策依据、工作流程以及成效,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参与进去,而这档节目给公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首先,节目的问政形式实质上是对职能部门工作内容的公开化、透明化。节目不仅限于“问”,还通过“督媒联动”工作机制,以“回头看”等方式来检视此前问题的整改情况。
这种环环相扣的问政模式,让不少悬而未决的难点、堵点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在山林改垃圾堆事件中,节目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非法企业被查封关停。
同时,节目邀请了由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媒体代表,组成了问政代表团,对干部现场回答进行评价,还让百姓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打分,并开通了多种反馈渠道,如邮箱、电话、网络留言板等。
民众通过观看节目,了解到职能部门工作的运行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提高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参与感,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健康良好的干群关系。
当然,节目还需加大对问题后续解决情况的跟踪报道力度,及时向公众反馈问题的解决进度和结果。
总体而言,这类节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问题,照出了希望,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