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上半身几乎完全伏案。屏幕上,一位自称“养生大师”的主播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各种养生秘诀,主播讲到哪,老人的笔记就跟着写到哪。一节课结束,老人很快完成每节课后的答题领奖,兴致勃勃地跟家人说:“看,我又领了3毛钱。”
这已经成了湖南长沙72岁的任琳过去半年间的常态。半年前,任琳无意间在“朋友圈”推送中刷到一篇养生文章,点进去看完后,她觉得写得挺好,便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很快就有“养生助理”加她好友并拉她进了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听课打卡,正确回答问题后会返现0.3元到个人账户。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像任琳这样沉迷于网络养生局、花钱买课、疯狂记笔记、购买养生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买课总比以后经常跑医院要花得少”。在网络直播普及的当下,不少老年人的养生“战场”转至线上,通过各大平台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在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兜售所谓的“健康课程”,销售价高质劣的保健品。
养生课程量身定制
高价销售保健食品
许女士给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视频截图——“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国家级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名号众多的主讲人正在传授健脾、强肾、排毒功法。视频背景是养生课栏目“遇见中医”,左上角有某电视台标志。
“主讲人自称上过央视,但根本查不到相关节目;自称主治医师,但从来没提过是哪家医院的。”许女士说,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老年人不容易分辨。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随后对入群者“洗脑”,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而事实上,其所售保健品或是“三无”药品,或在其他平台低价就能买到。
重庆市民吴女士也在为沉迷于网络养生局的母亲发愁。吴女士的母亲今年80岁,可能因为经常在手机上听小说,不经意点到了某个广告,一自称“遇见养生课助手”的账号主动添加其为好友,并将她拉进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都会发布养生视频,讲师简单介绍养生知识后,就开始宣传推荐一些养生产品。母亲听了几节课后,就对讲师深信不疑,买了不少其推荐的产品,前后花了上万元。
“有一款叫火×贴的膏药,1380元5盒,讲师宣传时说可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卖家是通过快递到付货款收费的,收费账单里只显示快递方。老人贴了膏药后皮肤红肿发痒,起了一片红疹子,也不想着去医院看,跟对方咨询后停了两天接着贴。”吴女士说,家人试图向老人科普这些“三无”保健品的危害,但一直劝说无果。
层层考核引诱入局
老人沉迷深信不疑
今年5月23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诈骗案。程某山、迟某军、王某红等10名涉案人员被认定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年到13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经查,只有初中文化的程某山,2019年6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了山子传媒有限公司,自任法定代表人。他找来只有高中文化却能说会道的迟某军担任讲师,将其包装成拥有多个虚构头衔的“养生专家”,如“抗癌防癌专项基金会秘书长”“航天营养运动学专家”等,在短视频平台、小型直播App、私域直播等渠道开直播,看似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兜售保健品。他们在直播和群聊中持续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一些普通保健品被虚假宣传成“养生神品”价格翻倍。例如,一款出厂价约18元每盒的胶囊保健品,被以每套(6盒)499元价格销售,共售出6万余套,销售金额为3000余万元。
为防止骗局被揭露,上述团伙锁定了一些小型直播App和私域直播,采取地方产品代理商“拉人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听课”。代理经销商将密码告知各自的老年人顾客,老年人顾客才能进入直播间。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层层引导、严格把关在多个养生类直播间均存在。
来自辽宁的梅先生因外婆沉迷听养生课并成批购买“能治百病”的保健品,便尝试用小号打造老年人人设进入外婆所在的养生群卧底。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可免费看录播课,答题后能获得小额红包(0.3元左右),“这些课程都是很浅显的中医理论知识,网上一搜全都是”。等用户有一定黏性后,养生助理或班主任提出可以让其加入养生课群,需要交一定学费,“最开始是1元解锁,一周后继续听课要交上千元”。加入这一层级的养生课群后,才有机会接触养生课直播,和“讲师”有交流机会。
“进入产品群的老年人对他们已经十分信任了,基本上他们宣传什么就买什么。”梅先生近80岁的外婆不久前就强烈要求家人给她转账3000多元,买一款对方推荐的“牛髓粉”,称小到头疼脑热,大到癌症、肿瘤都能治。“外婆天天喝这个粉,结果我一查配料表,明晃晃地写着‘豆奶粉’。喝了一段时间,对方又出了更贵的虫草粉,没完没了收割老年人的钱包。”
(文中受访老年人均为化名)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