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第15版:15

让石头“活”起来

河间石雕技艺:

代夫忠

石雕作品

雕刻

切割

雕刻作品《东方神士》

本报记者 彭爱 魏志广 摄影报道

有一种传统手工艺——用坚硬的石头讲述千年故事。它就是石雕工艺。

锤一锤、凿一凿,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凿刻声,飞溅的石块落下。在灰白色的石屑中,一块普通的石头,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间石雕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代夫忠的手里,逐渐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那一刀一锤下去,石头渐渐发生变化。他仿佛石上作画,琢石而美的技艺令人惊叹。

一凿一刻穿越千年

年近花甲的代夫忠端坐在工作台前,专注于面前一块灰白色石头,雕刻工具在手掌间不断转换,刻掉的石屑抖落一身,光影流转之间,平平无奇的石头上,精细的纹路渐显。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雕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起源于新石器的时代,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的技法与风格。”代夫忠介绍着。

石雕种类很多,小到一手可以把玩的作品,大到宏伟的建筑,各具特色、用途各异。从简单的石刻工具到现代化的雕刻设备,石雕技艺不断与时俱进,但对石材赋予生命般形象的理念却始终未变。

“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这句民间流传的话说明了自古人们就喜爱用雕刻,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福,通过细致深入的刻画展现出来。

“河间石雕技艺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我们家几代人都做石雕,家族手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我的先祖代印庭在道光年间开始做石雕的活计。在我们龙王村里,还保留着几尊先祖雕刻的石狮子。”代夫忠介绍道。

“村子里盖房都需要石匠,房屋前的石狮子、门口的门坎石、屋脊上的石雕装饰物,这些都需要石匠精雕细琢。从我记事起,我的爷爷和父亲就经常雕刻各种石雕作品,他们都是当时村里数一数二的石匠。”代夫忠回忆说,高祖父代印庭将石雕技艺传给了代夫忠的曾祖父代更田,之后祖父代小合和父亲代广平又传袭了石雕技艺。

可以说,百年间,代家几代人都与石头“打交道”。

与石头“对话”

在河间兴村镇龙王村东八九公里的沧保路路边,有一个巨大的石雕大门,穿过石门进到院子里,四处都可以见到形态各异的石雕作品,从细腻的人物肖像到磅礴的山水景观,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便是代夫忠的石雕工厂。

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石雕的世界。

工厂内,角磨机打磨石头的嗡鸣声和锤子敲击凿子的震响声不止。代夫忠边雕刻一件作品,边介绍着:“石雕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技艺,每一刀、每一凿都凝聚着石匠的心血和汗水。”

此时,他面前的操作台上和四周地面上,早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石粉。

在院子东侧的工作室里,房间内摆放着代夫忠的各种石雕作品。代夫忠擅长用不同的石材进行创作,如大理石、花岗石等,在代夫忠的手中,这些看似普通的石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代夫忠在7岁时,便跟着父亲代广平学习祖传的石雕技艺。“当时我年纪小,力气也小,大的锤子挥不动,我就用小锤子雕小的物件儿。”代夫忠说,小时候为了练习石雕基本功,他每天都要用锤子捶打凿子几千次,手指不知道被砸了多少次。5年时间,代夫忠从父亲那学会了圆雕、立雕、镂雕等技法,年仅12岁的他,就能独立制作马槽、石雕猪。

“石雕创作不光要对石头精心雕刻,还要有个人的审美构思。看,这每一件作品,在创作时都得经过构思、选料、打坯、细修、打磨、抛光等环节。”说起雕刻步骤,代夫忠侃侃而谈。他觉得石雕不仅是将一块普通的石头雕刻成型,更多的是雕刻者本人的审美和情感的表达。

为了丰富自己的石雕技艺,2011年,代夫忠拜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刘鹏为师,深造石雕技艺。从那时起,他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石雕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敲击声绵延不息

多年来,经过不断磨砺,代夫忠的石雕技艺日趋成熟。“每次雕刻前都要提前构图,比如雕一个人物头像,眼睛应该雕在哪儿,嘴巴应该雕在哪儿,都要提前琢磨好。”代夫忠说,雕刻的次数多了,在动手前,脑子里就已经想好了要雕刻的样子。

1995年,代夫忠办起了石雕厂。“一开始,厂里的设备简单,工人少,名声也不大。”代夫忠回忆说,最初前来订购石雕的客户不多,石雕销量并不高,但代夫忠没有放弃,一门心思坚持要把石雕厂办好。

“除了雕刻石狮子、石碑之外,我开始钻研雕人像,现在即使是给我一张平面的照片,我也能雕成立体的石像。”代夫忠说,随着厂里的订单越来越多,代夫忠的石雕厂名气越来越大。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跟代夫忠学习石雕技艺。代夫忠的儿子代博佳就是其中之一。延续了家族根脉,从小耳濡目染石雕技艺的代博佳也像父亲小时候一样,对石雕十分感兴趣。

粗雕、精雕、细刻……代博佳跟着代夫忠一步步认真学习石雕的工序。现在,代博佳已经能独当一面,和父亲共同打理石雕厂。“看到下一代能传承石雕的手艺,我既高兴又欣慰。”代夫忠说。

代夫忠经常思考,如何让石雕技艺在当今更好地传承下去。除了进校园宣传石雕技艺,代夫忠经常将石雕作品或雕刻过程拍成视频上传网络。2024年,代夫忠被聘为“乡村工匠产业培育工程——培育讲师”,进一步推广石雕技艺。

“石雕是一个辛苦活儿,有人嫌脏、有人嫌累。”代夫忠感慨道,“幸运的是,现在很多人关注并喜欢石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让沉默的石雕一直‘活’下去。”说起石雕,代夫忠的双眸闪闪发光。

2024-10-24 河间石雕技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4083.html 1 让石头“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