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第05版:05

10岁沧州娃,“吹”的本事真不小

沧州市上海路小学学生曹胤哲从小学习吹唢呐,小小年纪就接过传承河间吹歌非遗项目的接力棒。他凭借吹唢呐,不仅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在网上吸引了十几万粉丝——

曹胤哲吹奏唢呐

曹胤哲“吹”上央视舞台

本报记者 李小贤

唢呐一响,震撼全场。

日前,在河间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上,10岁的曹胤哲和外祖父于治友一起吹响了唢呐。他们激情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好评。

唢呐“战胜”手机

曹胤哲家住沧州市区,是沧州市上海路小学的一名学生。他的外祖父于治友是河间市黎民居乡大孙庄村人,是河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间吹歌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上学,曹胤哲很多时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外祖父家几代人都吹唢呐,传到他外祖父这已经是第四代了。他经常听外祖父、舅舅吹唢呐。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胤哲唢呐听得多,真正练唢呐,还是他9岁的时候。”曹胤哲的妈妈于晓玉说。

去年年初,于晓玉发现,曹胤哲“迷恋”上了手机。一有空余时间,他就拿着手机玩游戏。

于晓玉看到了家里的唢呐。于晓玉和曹胤哲达成协议:把唢呐吹响了,就可以获得一次使用手机的机会。

于晓玉以为曹胤哲得用一段时间才能吹响唢呐,没想到孩子一会儿就吹响了。

曹胤哲向于晓玉展示成果。于晓玉把手机设置好时间后,给了他。两人还约定,曹胤哲如果能吹出节奏,可以再获得一次使用手机的机会。

曹胤哲玩了一会儿手机,就主动去吹唢呐了。让于晓玉惊喜的是,曹胤哲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吹出了节奏,只是音有些不准。

于晓玉说:“当时,我很惊讶,孩子学得那么快,赶紧录了一段视频发给父亲。”

于晓玉的父亲于治友仔细看了视频后说:“这小子不错,跟着我学吧。”

“基本功扎实,才能吹好唢呐。”于治友这样对曹胤哲说,也要求他这样去做。

虽然练习基本功枯燥,但曹胤哲学得很认真。

“唢呐这个乐器吹起来挺累的。我经常会吹到腮帮子麻木了。”曹胤哲说,“我和妈妈的手机使用约定已经用不上了,在我心里,唢呐‘战胜’了手机。”

玉米地里苦练

唢呐声音大,在市区生活的曹胤哲想要找一个练唢呐的合适地点,遇到了不少困难。

曹胤哲的父母在房间里安装了隔音板,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又找到了一个地下室。由于地下室里空气不好,曹胤哲练不了一会儿就觉得很憋气。

一家人继续找合适的地方。离居民楼远的公园内、宽阔的玉米地里都留下了曹胤哲的身影。

去年暑假,曹胤哲跟着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性传承人郭相贞学习,一天要训练10来个小时。

在玉米地里,曹胤哲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唢呐。天气热,汗水打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往下流。他用手抹一把汗,继续吹。

于晓玉对曹胤哲说:“累了,咱们就歇会儿。”曹胤哲说:“不用,咱们从头再来。”

作为全职妈妈,于晓玉一直陪着曹胤哲练习吹唢呐。“孩子吹唢呐吹到过吐,让人看着也挺心疼的。”于晓玉说。

曹胤哲却安慰妈妈,训练先苦后甜,他相信未来会好的。

为了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每天早晚“练功”成了曹胤哲生活中的一部分。

早上6点,曹胤哲就会摆好乐谱,拿出唢呐,练习吹唢呐的指法、长音等。一直到早上7点半,曹胤哲才结束训练去上学。

下午放学后,曹胤哲又要练两个小时。

“每天练唢呐已经成了曹胤哲的习惯。‘练功’没有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让他更加自信。他学习不错,是班里的班长,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于晓玉说,孩子在学校的活动中表演唢呐,很受欢迎。

“吹”上央视

在于晓玉的眼中,曹胤哲有个优点就是“人来疯”,越是人多的时候,他的表演越有激情。

去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特别节目《丰收集结号》第3期播出时,曹胤哲的身影出现在了舞台上。他身穿喜庆的传统服饰,和其他唢呐艺人一起吹响了唢呐。

为了准备这个节目,和大家配合好,曹胤哲有的时候练习都顾不上吃饭。于晓玉说,孩子也很努力,如果哪里练得不好,他就重复练,直到满意为止。

看着舞台上自信吹奏的曹胤哲,家人也很高兴。于治友说:“胤哲吹起唢呐来很兴奋,舞台感很强。”

当年9月,曹胤哲和其他唢呐艺人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为大家表演唢呐。曹胤哲是其中最小的成员。别看他小,他和大家的配合却很默契。“能够登上央视的舞台,我特别高兴。我和大家一起把唢呐吹给全国观众听,那种感觉太棒了。”曹胤哲说。

今年,曹胤哲跟随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唢呐演奏家张维维老师系统学习唢呐演奏技艺。经过学习,曹胤哲的吹奏技艺有了更大的进步。

今年6月1日晚,在北京音乐厅,20名少年走上舞台与北京民族乐团一起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自古英雄出少年》民族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上,曹胤哲和其他3位唢呐少年吹奏具有鲜明特色的平川唢呐调《望平川》,他们镇定自若地表演,与北京民族乐团默契的配合,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曹胤哲说:“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乐团老师们对我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曹胤哲还跟着张维维老师参加了大连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唢呐专场音乐会。

除了这些大舞台,曹胤哲还会跟着外祖父一起去参加活动,河间驴火欢乐季暨第六届河间驴肉火烧美食节、河南兰考首届乡村民乐节等,他也为大家献上了唢呐演奏。每次表演都让他增长了不少舞台经验。

梦中“情孙”

“以前,唢呐多在红白喜事上、农村田间地头出现,如今,它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曹胤哲说,有唢呐博士凭借唢呐技艺登上国际舞台,有唢呐艺人将现代音乐与传统民乐融合在一起。他也想吹好唢呐,带着唢呐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吹给更多人听。

“吹唢呐吹的不仅是技巧,还有情感。”曹胤哲说,情感饱满了,吹出的唢呐才能吸引人。

外出参加活动时,他在一群成年吹奏者中很是显眼。他的唢呐表演赢得了不少好评。

于晓玉说:“曹胤哲的不少粉丝是老年人,有老人开玩笑说,曹胤哲就是他们的梦中‘情孙’,乖巧、懂事,唢呐吹得也好。”

于晓玉会在网络平台分享曹胤哲吹唢呐的视频。凭借这些视频,曹胤哲吸引了十几万的粉丝。一些人看到曹胤哲吹唢呐的视频后,对唢呐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学习吹唢呐。

作为河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间吹歌代表性传承人,于治友也致力于传承这项技艺,教孩子们吹唢呐。于治友说:“看着孩子们热爱、学习非遗,我打心眼里高兴,希望将这项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肩负的一种责任。我看到胤哲学习得很刻苦,吹得越来越好,也感觉很欣慰。”

在于治友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他的父亲曾考上过一所音乐学院,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就读,他也没有上过大学。他希望曹胤哲以后能走上专业道路,将吹唢呐更好地传承下去。

曹胤哲知道这是全家人的期望。他在网上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不少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会将我吹唢呐的视频发给他们,他们会给我指点。我们也会在网络上一起吹奏。他们的陪伴和鼓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曹胤哲说。

“每克服一个困难,学会一个技巧,我的唢呐就会吹得越来越好。”曹胤哲眼中充满了光。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10-24 沧州市上海路小学学生曹胤哲从小学习吹唢呐,小小年纪就接过传承河间吹歌非遗项目的接力棒。他凭借吹唢呐,不仅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在网上吸引了十几万粉丝——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4046.html 1 10岁沧州娃,“吹”的本事真不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