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第15版:15

枣树面馆

■耿艳菊

阳光暖暖的。路边的树比花还绚烂多彩,一棵树上的叶子有好几种颜色,翠绿、淡绿、墨绿、金黄……这个时节的风有几分凉意了。因为是中午,阳光的暖让寒凉悄然转身,人们感受到的是暖暖的惬意。

走到路的尽头,往左转,是一条小吃街。此处是另一番热闹温暖的人间景象,丰富的鲜香味道汇聚在一起,诱惑着人的味蕾。

远远就看到那家面馆,门前的空地上长着两棵树,枝繁叶茂。“秋来红枣压枝繁”,站在枣树下,静静仰望,正是诗中的景象。

两棵枣树下各有一张原木色的桌子、几把椅子。桌上有一盘红枣,旁边有一张小楷写就的字条:各位路过的朋友,累了可歇歇脚,自家树上的大枣,欢迎品尝!

正是午饭时候,吃面的人来来往往,我也跟着走进去。面馆不大,干净整齐,一边放着八九张桌子,一边靠墙立着一长溜书架,书架对面放着两组舒适的沙发。等面的空档,客人可选一本喜欢的书看一看打发时间。这真是别致有格调的创意。

经营面馆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主人在后厨忙着。他把做好的面端到取餐窗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样子,竟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我有些惊讶,但望望书架,便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了。女主人在前面张罗,娇小的个子、盘发、齐刘海,穿着短靴、长裙,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的气息。

面馆里的饭食单一,主要就是手擀面,或汤面或蒸面或凉面。但吃面的人却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老主顾,似乎和开面馆的夫妻很熟。“还是老样子,一碗炝锅面?”“嗯,老样子。”在我吃饭时,听到好几回这般问答。

我要的也是一碗炝锅面,家常味道。我想到以前趁着月色赶回家看望母亲,带着一身寒气进门,母亲就会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面为我驱寒。

我正吃面,女主人端来一杯银耳红枣汤。她见我面露惊讶,忙笑着说:“送您的。”我不由得环视一下四周,发现吃面的人面前都有一杯。

突然,耳边传来清脆的响声,原来是邻桌一位花白头发的老爷子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了。我忙过去帮他捡了起来。老爷子慈眉善目,很是健谈。他见我对着杯子端详,下巴对着女主人的背影抬了抬说:“他们家炖的银耳红枣汤非常好喝。老板娘心灵手巧,一年四季都会给我们炖汤喝。”

老爷子又指指在后厨忙着擀面的男主人说,阿华擀的面也好,已经赶上了他爷爷的水平了。“从他爷爷那辈到如今,我在这里吃了几十年的面了”。

从老爷子风趣幽默的闲谈里,我知道了这是一家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老面馆。到了阿华这一代,他们读过书,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创意,很受人们的喜欢。他们不但把祖辈们经营面馆的理念发扬得很好,还把那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带给人们,让人们觉得简单的日子也可以过得精致、美好、充满诗意。

走出面馆,我恋恋不舍,回过头又去看面馆,这才注意到门楣上的牌匾写着“枣树面馆”。一缕阳光正闲逸地在字里行间漫步。

2024-10-22 ■耿艳菊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3794.html 1 枣树面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