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第10版:10

“有点皮”的生物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沧州市第一中学的生物课“有点皮”,直接从教室搬到了田间,学生们也从认真听课的学生成了实实在在的“庄稼把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培养兴趣,受益匪浅。

(据10月11日《沧州晚报》4版)

把课堂搬到田间,沧州市第一中学体验式生物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用于劳动实践,种地施肥,给土地“问诊”,给池塘“治病”……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把课堂搬到田间,学生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获得了学习的乐趣。看着自己亲手种植出来的各种瓜果蔬菜,孩子们更是满满的成就感。这种体验式学习模式源于老师们的积极引导,更得力于学校对实践课程改革的大力支持。在沧州市第一中学,老师们会扛着玉米来上课,会带着学生们参观农科院的基地,让“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长期以来,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大都耳熟能详,但生活中一些孩子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都未必清楚。把课堂搬到田间,学生们所学即所用,让课本上的知识落到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

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学生们以切身体验发现四季之美,感受知识的力量,体悟“天道酬勤”,培养脚踏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入脑入心,体现知行合一。

把课堂搬到田间,在希望的田野上教书育人,在学生们的心中撒播知行合一的种子,这才是“有点皮”的生物课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2024-10-18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3463.html 1 “有点皮”的生物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