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第04版:04

大运河边的骑行者

他们是一群热爱骑行的人,骑行路线主要在京杭大运河沿岸。这些年,他们感受着大运河沿岸的变化,两次沿运河骑行到杭州,捡拾沿岸垃圾——

骑行在大运河两岸

沧州运河两岸越来越美

本报记者 张 丹

10月14日早上5点半左右,43岁的张留国来到了王希鲁闸所水利研究公园附近。

待几位骑友到齐后,他们骑车出发了。

这一天,他们的目的地是沧县纸房头镇大白洋桥村。

这一路,他们一直沿着京杭大运河岸边的堤顶路骑行。

围绕大运河骑出“中国75”

早上8点钟左右,张留国和骑友们结束骑行,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

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张留国开玩笑说,他和骑友们每天都在见证着大运河两岸的变化,也感受着大运河边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总体说来,就一个字,‘美’。”张留国说。

43岁的张留国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自己做生意。他也是京杭大运河·沧州快乐骑行团的团长。

张留国从2016年开始骑行。“我当初就想着锻炼身体。”张留国说,没想到一骑就停不下来了。

张留国开始骑行的时候,大运河两岸还没建设好。

“我那时候没有固定的骑行路线,就是想骑到哪里就骑到哪里。”张留国说,那时候总盼望着在市区能有条好的骑行路。

这几年,随着大运河两岸的建设,大运河畔的堤顶路,成了很多人喜欢骑行的地方。

2023年年初,张留国他们的骑行团也应运而生。骑行团现在有200多人,主要沿大运河沿岸自由骑行。

“我们都是爱好骑行、喜欢锻炼的人,大家骑行过程中,总是会感叹,大运河畔有了条这么好的骑行路。”张留国说。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张留国和骑友们策划了一场骑行活动:围绕大运河骑行出“中国75”的轨迹。

“我在骑行软件上对路线进行了规划,以狮城公园为起点,以火车站附近新修好的东风路地道桥为终点,围绕大运河进行骑行。”张留国说,当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他和骑友们从狮城公园出发了。

骑行轨迹中,“国”字是比较难骑行的,最终他们在大运河附近的鲸川路、晴川路、九河路以及御河路骑行出了“国”字。

最终,经过4个半小时的骑行,“中国75”的轨迹被骑行出来。“是一种感谢吧,感谢我们的城市建设让大运河两岸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我们一个舒适的骑行空间。”张留国说。

两次骑行“京杭线”

58岁的乔海鹏是团里的一名骑友。

他是从2021年开始骑行的。按“骑龄”算,乔海鹏算不上长的,但很少人拥有他这样两次骑行到杭州的经历。

乔海鹏第一次骑行到杭州,是在2021年,当时的他开始骑行才几个月。

“当时沧州市区运河两岸建设得比较好,我就是想着沿大运河骑行到杭州去。”乔海鹏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乔海鹏说,骑行出沧州后,他就改变了计划。

乔海鹏说,因为骑行到有些路段,他发现那里的运河边没有建设骑行路。

无奈,乔海鹏和几名骑友只能改变计划——沿国道骑行。

那一次,乔海鹏说,在沧州境内是沿运河走的,但出了沧州基本是沿国道骑行到杭州的。

骑行到杭州,乔海鹏用了15天时间,一路上几乎没欣赏到运河边的景色。

“我们只是到杭州拱宸桥附近欣赏到了那里的景色。”乔海鹏说。

2024年4月,乔海鹏在沿着大运河骑行完北京通州段、天津段之后,和5名沧州骑友又重新从沧州运河边出发,踏上了沿着大运河骑行到杭州的路程。

“这一次,我们基本上都是沿着大运河骑行的。”乔海鹏说,3年时间,大运河两岸的变化很大。

不光是外地大运河两岸的建设越来越好,有了骑行路。“我们沧州的大运河两岸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乔海鹏说。

原来他们骑行时,堤顶路只能到沧县捷地回族乡傅家圈附近,如今他们可以沿着运河一路骑行到泊头、东光、吴桥。

大运河沧州段沿岸的村庄建设得也很漂亮。“有运动场地、有休憩场所,每骑行到一处,我们都可以短暂休息,很舒适。”乔海鹏说。

“这一次沿大运河一路骑下来,发现咱们沧州大运河两岸的景观建设比很多地方都漂亮。”乔海鹏说,虽然这次骑行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想起来心中还是很激动。

如今,乔海鹏坚持每天沿着堤顶路骑行大运河。

“或许在不久后的一天,我还会再次骑行大运河到杭州。”乔海鹏说,因为天天在沧州大运河边骑行,对大运河有了感情。

向外地骑友介绍沧州

60岁的张强,骑行大运河的时间比乔海鹏稍微晚一些。

在骑行过程中,张强和同伴干了一件事——宣传沧州。

张强说,他们带了一面带沧州标志的旗子,在骑行大运河沿线过程中,遇到景点,都会下车打卡留念。

有很多人看到他们后,会上前询问。这个时候,张强他们就会向人们介绍,他们来自沧州,以及沧州的一些历史文化、大运河建设等情况,还会向人们发出“欢迎到沧州”的邀请。

“说到家乡沧州,其实是蛮自豪的。”张强说,因为在大运河沿线,很少有城市像沧州这样,建设这么长的堤顶路,让人们欣赏运河美景的。

在骑到太湖附近时,太湖附近的骑友带着张强他们游览太湖。

张强说,游览太湖美景的同时,他们也没忘了向当地骑友介绍沧州,并邀请他们到沧州的大运河边看一看。

“之所以这么热情地邀请人家,其实也是因为咱沧州大运河两岸建设得越来越漂亮,真的很骄傲。”张强说。

不仅仅是张强这么做,张留国也这么做了。

今年9月初,得知有一队北京的骑友要从沧州经过,向南方骑行,张留国热情地向他们发出了邀请。

北京骑友到的当天,有几位沧州骑友专门到青县兴济镇接上了北京的骑友,带他们吃沧州的特色美食火锅鸡。

在沧州市区,张留国和骑友们带着北京的骑友游览了南川老街、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看到咱沧州大运河沿岸的建设,北京的骑友都称赞‘太棒了’。”张留国说,那一刻真的满心骄傲。

张留国说,有时间,他们会骑行到更多的地方去,向外地展示沧州,也邀请更多的外地人来沧州看一看。

捡拾岸边垃圾

一个月前,张留国从网上买了块牌子,牌子上的字是“我在大白洋桥很想你”“想你的风吹到了大白洋桥”。

虽然内容没有太多新意,但这块牌子却是张留国等骑友们的一份心意。

“我看外地很多景点都有这样的牌子,这种牌子也成了很多游客打卡的标志。”张留国说,他们每天都要骑行经过大白洋桥,这也是在沧州骑行运河经常经过的景点之一。

“经常会有一些游客到这里来看一看。”张留国说,所以他动了心思,想在大白洋桥村贴上这样一块牌子,让它成为大运河畔的一个打卡点。

“其实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沧州人、一名普通骑友的心愿。”张留国说,愿大运河畔越来越美。

张留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张留国和骑友们在大运河沿岸骑行时,还专门做了一件事。

“我们骑行前发出了通知,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环境,让运河两岸越来越美,我们要捡拾运河岸边的垃圾。”张留国说。

那一天,虽然捡到的垃圾不多,但作为骑行人,张留国和骑友们都很高兴。“我们高兴的是能为运河变美做一些事。”张留国说,从那之后,骑行团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运河两岸的美,也感受到这几年运河边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留国说,他们也想尽自己的努力,为运河做一些事。

大运河两岸的建设,给骑友们带来了快乐和享受。他们也想用自己的行动让大运河两岸变得更美。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10-18 他们是一群热爱骑行的人,骑行路线主要在京杭大运河沿岸。这些年,他们感受着大运河沿岸的变化,两次沿运河骑行到杭州,捡拾沿岸垃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3435.html 1 大运河边的骑行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