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养狗不稀奇,但你听说过“养石头”吗?最近,“养石头”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他们为一块石头取名字、买衣服、擦面霜、搭小窝、交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养石日常”,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据10月11日《沧州晚报》11版)
藏石或“养石”,自古有之。北宋米芾,是有名的藏石家。笔者玩印石数十年,也深知“石不能言最可人”的意境。
其实,“宠物石”的落点是“宠物”。他们有意扩大了养宠物的范畴,并且为“新宠”制定了新游戏规则。
赋予没有生命的宠物以“生命”,宠物界早已有之。此前就有布偶被宠物爱好者收养的案例,石头成为宠物并不奇怪。
讨论宠溺石头的年轻人到底属于哪个派别,意义不大。显然,他们从收养宠物石的过程中酿造情绪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只要这些“离经叛道”的石头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那么,“石头”“宠物”的表现形式如何,也就让位于“宠物”所能给予的价值了。
说白了,收养宠物石或许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别于简单地通过按部就班的世俗生活获得休憩和解脱,将寻常之物变得不寻常,甚至加以复杂化、奇妙化,从而重新定义出一个符合个性和意趣的概念,更具有颠覆性和叛逆性,也更具个性色彩。
在这个过程中,以物悦己,以己悦物,求得心理上的极度舒适感,是一种表象。重要的是,一些人或许并不只想为玩而玩、为收养而收养,而是试图打破现有的价值框架,对自我的、外在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由此,他们希望发现人间物事的更多不为人知的趣味。
不必取笑这些年轻人的“搞怪”,也不必怀疑他们对于美的基本判断。也许,在这一波宠物石热潮之后,还会有其他玩法替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人自我调适、自我升华的目标并不会改变。而且,他们在让自己脱离负面情绪、变得快乐起来的同时,也为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献上了一份清平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