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
第09版:09

医者仁心岂能被流量绑架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在线分享医学知识,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然而,一些伪装医生、“伪科普”、带货卖课博取流量的行为,却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据10月9日《沧州晚报》6版)

“网红医生”的出现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然而,有的“网红医生”却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为了博取流量不惜编造剧情、夸大其词,甚至进行不当营销,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变味的“网红医生”可能误导公众,“伪科普”和虚假宣传会误导患者及家人对医疗知识的认知,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法,从而延误病情。“网红医生”的不当行为会损害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降低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网红医生”的不当营销和虚假宣传会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些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可能因为“网红医生”的不正当竞争而遭受损失。

对于这些危害大众的“网红医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力度,对发布虚假医疗知识、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医疗机构和医生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不参与“伪科普”和虚假宣传等不当行为,还应加强对医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自律意识。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应加强对医疗健康类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对于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及时进行处理并公开曝光。

此外,公众应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和辨别能力,不轻信网络上的虚假医疗知识和不当营销信息。同时,应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活动,学习正确的医疗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网红医生”现象本应是医疗科普的积极力量,然而部分“网红医生”却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发展势头,需要监管部门、平台方、医生自身和公众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还医疗科普一片净土,让医者仁心不再被流量绑架。

2024-10-14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2963.html 1 医者仁心岂能被流量绑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