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我每次去父母家,都能看到我爸几乎保持着同一种姿态:面前三四部智能手机一字排开,有的手机在放歌,有的在播广告……我爸则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地在几部手机上点来点去。我爸说,他这是在做“任务”。
那些手机有的是弟弟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有的是我爸自己用三四百块钱买的新手机。要不是我妈持续“告状”,我还不知道我爸这样看手机几乎到了不眠不休的程度。吃饭的时候,他总是一手拿筷子,一手划手机;睡觉也不踏实,凌晨两三点就起来,说是“任务”还没做完。他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这些“任务”具体是什么内容,如何操作,我不得而知。大概是点击播放平台推送的一些视频之类的东西,可以获取一定积分,然后变现。总之,通过做“任务”,我爸最终能够赚到一些零花钱。为了提高收益,我爸还曾进入一个网上授课直播间,里面的年轻“老师”充满激情地给这些高龄学员们传“经”送“宝”,告诉“家人们”如何通过玩手机就能“轻松月入4000元”。我们都劝他不要信,对方明显是骗子,但他听不进去。后来,在我们姐弟案例加解析的轮番“轰炸”之下,我爸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于是直截了当地在直播间里找“老师”求证,问他说的那些会不会是骗人的。然后,我爸直接被“老师”踢出了直播间。
我爸并没有放弃,继续用他一贯的题海战术来做“任务”,换来每月大概两三百元的回报。对于这些点灯熬油挣来的零花钱,我爸的选择是毫不犹豫地花出去。因此,除了拿手机做“任务”,我爸同时也把自己练成了一个网购达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一天不在网上买东西”。
也不知是通过什么网购渠道,总之,我爸买的东西都极为便宜。比如10块钱的红玛瑙手串、5块钱一大包的卫生纸,还有给孙子买的各种小玩具等。对我爸买回来的这些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东西,我妈秉承着“便宜没好货”的理念,几乎予以全盘否定。尤其是那些吃的东西,我妈总怀疑是假的,牛肉不敢吃,五香粉不敢用,木耳尝了几片就不再举筷,而全家人几乎都齐刷刷站在我妈这边,对我爸买的那些食品都敬而远之。对此,我爸总是愤愤不平地说:“对!我买的东西就没有一样是好的,有毒!”
我爸也是近两年才入了手机“任务”的坑。在一次家庭聚会时,姐姐看父亲的手机从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机,却不大会使用,于是对他进行了全面“培训”,顺手也给他下载了几个可以做“任务”挣零钱的平台。姐姐的本意是想让他闲来无事,弄着玩玩,却不想,后来他深陷其中。
我爸是个性格内向的人,跟随弟弟进城定居快10年了,却没交到一个同龄的朋友,也没什么兴趣爱好,不钓鱼,不打牌,更不跳广场舞。以前,两个孙子小的时候,他要帮我妈一起照顾、接送孩子们,还要全权负责买菜,一天也就忙忙碌碌地过去了。我爸其实是喜欢买菜的,他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到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菜场去买菜。后来,他被一辆摩托车撞了一下,摔伤了腿。虽不是非常严重,但家里人从此不放心他骑车去买菜了。再后来,因在附近便利店买的菜总是让我妈不满意,我爸就索性撂挑子不干了。
我爸还自己种过菜。他在楼顶上置办了几十个泡沫箱子,愚公移山似的一点点往上运土,种上辣椒、韭菜、小白菜……家常的应季蔬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浇水、松土,他每天都要花些时间去打理他种的菜。后来,因被住在同一栋楼的住户举报,那几十个泡沫箱子被物业全部清理了。我爸从此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手机“任务”里。
我们担心他这样沉迷手机有害健康,也曾屡屡劝说,但收效甚微。我们甚至提出每月给他转些零花钱,让他有足够多的生活费,但被他拒绝了。我爸说,自己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够了,他做“任务”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找点事做,避免空虚无聊。其实,我是有些理解我爸的,手机布置的“任务”可以帮他打发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让他有所收获。哪怕变现的零钱再少,也是给他的正向反馈,给他一种成就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和有的老人执著于从垃圾箱里捡拾纸箱、塑料瓶差不多吧。
那天,弟弟开玩笑地对我爸说,不如去做直播,能赚更多的钱。我爸则认真地回答,做直播要露脸,他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