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回族自治县代林小学校长宋杰,带领老师们不断探索适合乡村小学的教育方式,因地制宜设置“农田课”,组织科学竞赛、演讲比赛等,成立科学实践教育基地、农林科普馆、非遗社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孩子们在田野中茁壮成长。
(据10月9日《沧州晚报》5版)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耕耘,是点亮未来的明灯。代林小学校长宋杰和老师们以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育方式,带着学生在田野中成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教育画卷。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乡村小学?宋杰的答案是因地制宜。既贴近大自然,让孩子们从田野中学习知识,又把前沿科技送到孩子们身边,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这种教育方式,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他们可以看到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摇曳,听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闻到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香气。这些直观的感受,远比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更加深刻和真实。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培养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懂得了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
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和收获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农具,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也深入了解到了科技的魅力。因地制宜的田野教育,不是只关注大自然。代林小学不仅有科学实践基地,还是沧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项目试点校,孩子们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学习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对这些前沿科技的学习和了解,孩子们不仅提高了科学素养,还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代林小学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为老师们点赞,也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者能够借鉴他们的经验,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