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桦树汁、桃胶、松花粉、皂角米等一些网红食品被打上“养生美颜”的标签,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一跃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其实,经专家“把脉”后,这些网红食品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些神奇功效。
(据9月30日《沧州晚报》7版)
白桦树汁是“液体黄金”,吃一碗桃胶顶敷30张面膜,不想老得快,多吃皂角米……这些被商家精心“包装”、被一些消费者盲信的网红食品,其实并不神。
一些商家利用社交媒体特殊的宣传和营销方式,以及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不对等,专门去打造一些概念属性,人为制造并炒作网红食品。
此类网红食品,通过一系列“包装”后,或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或是借助猎奇的心理,或是利用怀旧的情怀,等等,去向消费者进一步夸大食用效果。
此类网红食品,迎合人们追求新奇、跟风从众的心理,让消费者选择时往往会忽视生产厂家、商家的合法资质和食品的自身品质。
此类网红食品,有时更是把只针对个别人群或者特殊人群适用的产品,刻意推广为普适性使用,一次又一次试探着公众和法律的底线。
网红食品之所以能够蒙蔽消费者,其所谓的理论支撑无非就是那些“舌尖上的谣言”。
这些“舌尖上的谣言”,半真半假,迷惑性很强,看上去是“为你好”,实际上却“坑你没商量”。
这类谣言通常是标题夸张、概念混淆、无具体信息。而人们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花了冤枉钱,走了冤枉路。盲目“追红”,最后变成“趋黑”。
这些“舌尖上的谣言”,不仅让不良商家赚取了非法利润,还混淆了公众的认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严重者还会给消费者带来身体上的损害。
曾记否,“平替”的人造肉、“万能”的益生菌、“减肥神器”牛油果等都曾引起过人们的热议。而这些网红食品及其背后的伪科学,最终没有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在事实面前纷纷败下阵来。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就要不断提高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素养,增强去伪存真的科学判断力,不轻信盲从,不购买不转发,不再为这些网红食品以及背后的“舌尖上的谣言”“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