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10月09日
第05版:05

孟村回族自治县代林小学校长宋杰和老师们——

带着孩子们,在田野中成长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孩子们在田野里学知识

9月中旬,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代林村代林小学的科普“大集”正在进行着。

一米高的智能机器人“小白”萌萌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在教学楼门口与孩子们互动:“欢——迎——大——家——”一旁的小学生们兴奋地与它握手。

在沧州市最近公布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项目试点校名单里,代林小学名列其中。

从无到有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宋杰完成了从一名县城小学政教主任到一名乡村小学校长的身份转变。她记得刚到学校那会儿,方圆几里,最高的建筑就是眼前这栋刚建成两年的红色教学楼。

“县城到代林村不过3公里,学校的建设就已经有了一些差距。”刚到代林的宋杰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活动太少,导致他们的知识面也相对更窄一些。

老教师王淑凤告诉记者,在宋杰来之前,代林小学几乎没有科学竞赛、阅读角、演讲比赛、教师技能比拼等等。

第一次组织师生参加校内比赛,宋杰等了一个星期,都没等来参赛老师。

这哪行?宋杰着急了。跟每位老师谈心,聊天,是她当时的重点工作之一。

“发现问题,就去解决。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孩子们的眼。他们的眼界拓宽了,孩子们才能跟着有所改变。一定要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好。”宋杰回忆道,“后来真的慢慢有了起色,老师们在比赛中获得了满足感与成就感,越来越活跃。这份心气儿也会‘反哺’教学。”

再后来,科学实践基地有了,农林科普展馆有了,非遗社团有了……“师生精气神儿的变化你是能感觉到的。”宋杰高兴地说。

从无到有的过程,宋杰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因地制宜的“农田课”

2021年,全国“双减”拉开序幕,这一年,也是宋杰来到代林小学的第二年。

“我们就在村子里,可用资源不多,农田就是特点。”校门口的一块空地被宋杰改成了农耕课程的教学地,取名“躬行园”。果园区、蔬菜区、花卉区、中草药区……这里是语文课的观察地,也是美术课的写生处,数学课统计知识的基地。宋杰还别出心裁地开设了一门“跟着二十四节气学农耕”的特色课程,以时间为主线,以季节为单元,分为“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彩”“冬之韵”,引领学生去探索节气变化和农耕文明。后来,这门课程被河北省各地学校争相效仿。

园子里种植出来的香椿和蔬菜,师生们会在学校的小厨房里做成菜肴,送给村子里的孝老食堂。一年四季,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劲头十足。

在躬行园内,西梅树与山楂树,银杏树与槐树,不少树木来自当地爱心企业的捐赠。宋杰抓住每一个能合作的资源,一点点改变代林小学的教育环境。

因地制宜的思路也让宋杰开始尝试开展一场小班教学的试验。代林小学每年的一年级招生人数在48名左右,这些孩子被分成了两个班级。

“乡村小学人口不多,为小班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宋杰思索着,“学生人数少,每个孩子被老师看见的几率就会大一些。看见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第一步。”

“定心丸”

“没有课间操怎么行呢?”宋杰在课间时分隔着窗子往外看,操场上的学生并不多。

因为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孩子们的运动底子比较薄弱,对音律的理解也不多。宋杰在每个班级里挑出1到3个领操员,抽出课余时间,反复练习。

通过“一带多”,全校300多名孩子掌握了动作,几个月之后,大家都学会了3套完整的广播操。

有一套课间操是宋杰与老师们一起编舞的,名叫《耕读少年》,其中一个动作,孩子们的小手向着天空直直伸出,轻快地晃动,像是风中的小麦苗,生机勃勃。

不是没有家长担心:成天搞活动,你们啥时候有时间给娃搞搞成绩?

不久后,全县统考的成绩给焦虑的父母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宋杰告诉记者。

300多名孩子们在田野中积蓄力量,生长,然后像麦苗一样抽出沉甸甸的麦穗。

怎样把更大的世界

带到孩子面前?

宋杰今年42岁,身材瘦削,瓜子脸,第一眼看过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四五岁。“农村小学资源相对少一些,我们一开始就四处‘化缘’,后来帮助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宋杰边说边撸起衬衫袖子:“我想想,我还要跟你说什么来着?”

其实不需要再多做补充,代林小学每间教室装着的空调,学生使用的可升降式课桌,孩子们的眼神都在悄无声息地“描述”一个事实:学校环境真真切切地在变好。

说起家校之间的关系,宋杰也很有感触:“刚来那会儿,我去开家长会,能感觉到家长对学校的态度,没有那么强的认同感。”

宋杰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学校的活动越办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情况,家长慢慢看到了老师对学生们的用心。活动前,会有家长给学校送来一箱箱矿泉水和用得到的小器材,这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去年,一名五年级的孩子在课间活动时出了意外,腿部骨折。班主任王淑凤下课后,就忙不迭地跑去医院给孩子补课,那个孩子家长特别感动。

“还有一名县里的小孩转学到了我们学校,在这里待了两个月,回去跟妈妈说,喜欢在这里上学。”宋杰得知后很欣慰,“我们这学生人数少,每个孩子被老师看见的几率大一些。被关注,被重视,孩子自然愿意来学校。”

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项目试点校,不久之后,代林小学就要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最年轻的一批老师正在外参加培训。

“只要学校能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这帮孩子们开阔眼界后,会学得非常快。”宋杰常常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怎样把更大的世界带到孩子面前?宋杰站在教学楼里,还会一直琢磨下去。

2024-10-09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孟村回族自治县代林小学校长宋杰和老师们——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2541.html 1 带着孩子们,在田野中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