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第09版:09

别被迷你商品“迷”了眼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的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捡漏”。然而,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商品尺寸的秘密,不少网友收到“小人国用品”后直呼上当。

(据9月21日《沧州晚报》4版)

手掌大小的电磁炉、几厘米高的镇宅石狮子、手指节版的月饼……面对商家玩的尺寸游戏,不少消费者吃了“哑巴亏”。

如今,一些不良商家的套路五花八门,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由令人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曾几何时,一些平台为更快地达成商业变现,自作主张推出“熟人推荐”;“以租代购”经营模式风靡一时,其共享理念屡屡被错解;低价营销,本是让利于民的好事,谁知薄利多销的路子却走偏;消费中随处可见的团购,竟成了变相薅消费者羊毛的手段,以致乱象频出;“好评返现”,更是赤裸裸花钱来买荣誉。

这些商家处心积虑设置的套路,让消费者年年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仔细琢磨一下,这些套路往往利用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包括猎奇心理、从众心理、贪便宜心理等。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理,就像钓鱼一样,每次下的饵食都不同。

面对花样翻新的种种套路,如何防范?

一方面,监管部门出台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平台加强日常管理与审核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消费者擦亮眼睛尤为重要,不能轻而易举“迷”了眼。

首先,对事物的发展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明显违反日常生活常识的现象,要换位思考一下,花钱时脑子里多打几个问号。其次,消费过程中不抱贪图小便宜的心态,不因小失大。正如有网友戏言“你要的只是一个高利息,而骗子要的是你的本金”。最后,对于消费乱象不跟风,不站台,不推波助澜,自觉用行动抵制。

只要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掌握科学的判断能力,任凭套路千变万化,终究也无“用武之地”,最终只能彻底凉凉。

2024-09-26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2267.html 1 别被迷你商品“迷”了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