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献县第四实验小学老师赵倩倩身患重症肌无力,严重时吞咽困难、瘫倒在床。经过治疗,如今她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但仍要靠药物维持。
这些年来,赵倩倩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课,有时忙起来忘记了吃药。为了避免病情发作,她每天设置6个闹铃,提醒自己按时吃药。
(据9月18日《沧州晚报》4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被时间追赶的旅人,手机上的闹铃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或唤醒沉睡中的我们,或提醒我们不要错过重要的事情。然而,在献县第四实验小学,有一位名叫赵倩倩的老师,她的闹铃却承载着比常人更加沉重而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时间的提醒,更是生命与信念的坚守。
赵倩倩老师的每一天,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开始,就被精心安排的6个闹铃所划分。每隔三四个小时,那熟悉而又略显急促的铃声便会响起,如同忠诚的守护者,提醒着她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按时服药。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已经坚持了整整11年。每一声闹铃的响起,都是她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宣言。
11年前,当“重症肌无力”这个病魔突然降临在赵倩倩老师的身上时,她的世界仿佛一夜之间被阴霾笼罩。
吞咽困难、瘫倒在床……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赵倩倩老师没有选择屈服,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坚韧和勇气,开始了与病魔的漫长斗争。
经过不懈地治疗与努力,赵倩倩老师的身体逐渐恢复了生机。然而,康复之路并非坦途,她依然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身体的稳定。
对于一位热爱教育、渴望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赵倩倩老师没有退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与学生交流,她都全力以赴,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
赵倩倩老师的故事,是关于坚韧与勇气的赞歌。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赵倩倩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