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第04版:04

泊头市每个村都有“跑腿帮帮团”志愿者。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买不了药,志愿者帮忙跑腿买药;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外出不便,志愿者帮助跑腿买菜……

“跑腿帮帮团”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 丹 本报通讯员 王 斌 摄影报道

志愿者帮老人用手机缴费

帮买菜

9月12日上午,39岁的卢红玉忙完家里的事后,转身去了同村的李树梅家。

看见李树梅每天需要吃的药不多了,卢红玉骑上电动车就走了。

半个多小时后,卢红玉带着李树梅需要的药,回来了。

原来,这半个多小时时间,卢红玉为李树梅充当了次“跑腿儿”,给她买药去了。

1800多人加入“跑腿帮帮团”

67岁的李树梅是泊头市洼里王镇莫家八里庄村人。

李树梅身体不好,是村里的低保户。

李树梅唯一的儿子身体有残疾。

因为李树梅需要长年吃药,所以定期买药成了让她发愁的问题。

距离李树梅家最近的药店,要出村几里路。以往买药,李树梅只能让附近的邻居帮忙。

但是邻居们每天都很忙,李树梅说,自己也怕给邻居添麻烦。

因为这样,李树梅也出现过短期断药的情况。

转变来自于今年年初。

村里大喇叭通知,村里有了专门帮李树梅这样的人跑腿的志愿者。

从那之后,李树梅有了卢红玉的电话,有啥需求,一个电话,卢红玉就给她送来了。

卢红玉也隔三差五地会出现在李树梅家里,看看她还有什么别的需求。

卢红玉就是泊头“跑腿帮帮团”里的一名志愿者。

说起“跑腿帮帮团”的成立,泊头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帮帮团是泊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今年年初组织成立的。

记者了解到,“跑腿帮帮团”主要是为泊头市各村(社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等群体提供代买、代办、代缴服务。

当初一说要组建一个“跑腿帮帮团”,泊头市村(社区)党员、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们踊跃报名。十几天的时间,就有1800多人报名参加帮帮团,希望为有需要的人“跑腿儿”。

“跑腿儿”解决棘手问题

卢红玉帮忙跑腿的,不止李树梅一个人。

在莫家八里庄村,还有一位低保户——55岁的孟庆发。

孟庆发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成家。

因为病情的原因,孟庆发基本没有自己买药的能力。但为了控制病情,他还得长期吃药。

在卢红玉之前,也有邻居或者本家兄弟以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帮孟庆发买过药。

但没有一个固定的人专门为孟庆发“跑腿儿”。

从今年年初开始,卢红玉就成了那个专门干这事的人。

“虽然他精神有问题,但每次看见我来都会表示感谢。”卢红玉说,对于她一个正常人来说,出门到几里外的药店买趟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于孟庆发、李树梅他们来说,这就是个难题。

“其实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但能帮到他们,解决他们的棘手问题,我觉得这很值得。”卢红玉说。

不仅仅是帮忙买药,“跑腿帮帮团”的志愿者们,也为老百姓家的日常琐事“跑腿儿”,他们管这叫“帮办”。

家住泊头市区鼓楼街道的高立利,是一位残疾人。

她每天要坐着轮椅出行。

今年夏天的一天早晨,高立利照常坐着轮椅准备外出,到一楼的时候她却发现,出门的楼道被活动箱架堵住了。

那宽度可以供一个正常人通过,但对于坐轮椅的高立利来说,却很难通过。

因为这些堵路的活动箱架,高立利两三天都没有外出。

几经打听,高立利得知,活动箱架是一位邻居家的。

高立利想过自己上门跟邻居去说一声,但她也不知道邻居什么时候在家。

还有一个原因,小区里住的人员比较杂。小区里以前也出现过邻居之间因为杂物摆放产生争吵的情况。

考虑到自己的身体,高立利拨通了“跑腿帮帮团”志愿者吴树桂的电话。

听到高立利的情况,吴树桂和同样是“跑腿帮帮团”志愿者的马照卫第一时间赶到了高立利家里。

看到现实情况后,吴树桂和马照卫跟周边邻居打听了一下,确定了箱架的主人是谁。

当天他们就到箱架主人家,跟他说明了高立利的情况。

只用了半天时间,影响高立利轮椅出行的问题就解决了。高立利说,没想到“跑腿帮帮团”的办事效率这么高。

“小事”也能“跑”

看着通畅的楼道,高立利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

她原来没想过,一个电话会有专门的志愿者为她这点儿事“跑腿儿”。

在她看来,“跑腿儿”志愿者不仅帮她处理了一个难题,更避免了邻里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9月1日,202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开始。

72岁的刘朝青是位独身老人,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开始犯愁。

虽然他把曾经的老年机换成了现在的智能手机,但用手机缴费对于他来说仍旧是个困难事儿。

“留在村里的多数都是老人,这事儿对我们来说太复杂了。”刘朝青说。

今年的医保缴费,是这几天一直让他挂在嘴上夸的事。

原来,刘朝青给“跑腿帮帮团”的志愿者付勇打去了电话。

和付勇约定好时间后,刘朝青把身份证和社保卡都找了出来。

付勇到了刘朝青家后,几分钟就把刘朝青发愁的事给解决了。

“人家还告诉我,以后遇到手机缴费或者其他问题解决不了的,随时给他打电话。”刘朝青说,这让他一个上了年纪的空巢老人,打心眼儿里感到温暖。

村村都有“跑腿儿”志愿者

在泊头市交河镇王大米村,让空巢老人们感到温暖的还不止这些。

“跑腿儿”志愿者倪桂兰,隔几天就会跑趟镇上的蔬果超市。

倪桂兰跑蔬果超市不是给自己家买菜,而是给村里的空巢老人们买菜、买日用品。

原来,王大米村没有小卖部,离镇上又比较远。倪桂兰的儿子恰巧在镇上上班。

倪桂兰隔段时间去看望儿子前,都会跟村上的空巢老人们“打个招呼”,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采买的,并一一列出清单。

从镇上回来后,倪桂兰会把采买来的物品给老人们送到家。为此,倪桂兰还把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升级成电动三轮车。

“买菜、买日用品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们来说,就困难一些。”倪桂兰说,举手之劳就能给这些老人带来生活的便利,她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29岁的常照天在泊头市区开了一家理发店。

让人奇怪的是,每隔半个月,常照天都会离开理发店一次。

常照天不是去进修也不是去进货,而是去“跑腿儿”。

常照天经常“跑腿儿”的地方是泊头市寺门村镇宋八屯村,他利用自己理发的手艺,到村里免费为村民们理发。

因为常照天“跑腿儿”,村里很多人不用再去理发店理发了。

常照天的“跑腿儿”对象不只针对空巢老人,而是面向所有人。

记者了解到,这是“跑腿帮帮团”的另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每半个月向泊头市所有居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比如理发、磨剪刀等。

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服务,如今泊头市每个村都配备了“跑腿帮帮团”志愿者。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建立需要服务人员的档案。

记者了解到,从“跑腿帮帮团”成立到现在,志愿者已经走访了2300多户有困难并需要服务的居民,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700余件。

2024-09-23 本报记者 张 丹 本报通讯员 王 斌 摄影报道 泊头市每个村都有“跑腿帮帮团”志愿者。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买不了药,志愿者帮忙跑腿买药;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外出不便,志愿者帮助跑腿买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1075.html 1 “跑腿帮帮团”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