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本报通讯员 王梅荣
初秋时节,来到盐山县千童镇东荣村,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紫苏种植地内,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打包、装车……
“今年,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了20余亩紫苏。紫苏耐高温、用途广,预计亩产可达300公斤,每亩收益4000元左右。”东荣村党支部书记高国才介绍说。
初识
小紫苏也有大市场
2023年5月,身为东荣村党支部书记的高国才跟随县、乡两级政府的干部赴安国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
安国素有种植紫苏的传统。在这里,高国才了解到紫苏可食用、可入药、可榨油,尤其是药用功效有很多,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以及治疗四时感冒等。随着紫苏药用、食用、保健功效被挖掘,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紫苏可谓浑身是宝。不仅紫苏的根(苏头)、茎(苏梗)、叶(苏叶)、果实(苏籽)可以入药,而且果实榨出来的油不含胆固醇,在营养学界有‘植物黄金’的美誉。”高国才介绍说。
第一次来到安国市东崔章村千顷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整片紫苏映入眼帘,高国才不由得联想到:村里能不能尝试种植紫苏,这样也给老百姓拓宽一个增收路子。
“村里学校附近有块流转地,如果在那里试种紫苏,来往接送孩子的家长都会注意到,也能起个宣传作用。”有了这个念头,高国才便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紫苏的种植方法。
“紫苏的生长适应能力很强,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上即可。”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高国才得知紫苏种植门槛低,种植过程中药物与肥料的投入占比较少。
其间,高国才了解到紫苏不仅具有投入少、易种植、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而且每隔20天就可以采收一次,采摘期长达3个多月。
经过多次考察研判,他决定利用村里的流转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便召集村民代表商议种植紫苏的事,很快就有村民反馈表示可以在自家地里试种。高国才当即决定:“既然有村民看好紫苏的种植前景,那就由村集体来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试种
不断积累种植经验
今年4月,千童镇东荣村与安国市东崔章村千顷合作社、安国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高国才带领村民开启了种植紫苏之路。
按照以往作物种植经验,高国才和村民们进行播种操作。不久后,他发现种子既有在土壤表面的,也有深入土壤中的。为此,他特意找来一辆拖拉机,把裸露在地表的种子进行了二次播种。可即使播种了两次,紫苏的出苗率依然不高。
于是,他联系合作社寻求技术帮助。合作社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后告诉他,播种时,只需把紫苏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浇水保湿,等待出苗。
经解释,高国才意识到是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后来,技术人员带来旋耕犁等工具重新进行人工播种,这才保证了紫苏的出苗率。
过了一段时间,高国才又发现地里的草长得有些多。对此,技术人员解释说进行人工播种后没能及时喷洒除草剂。在对方的建议下,高国才组织村民进行人工除草。
临近麦收时节,紫苏也到了第一个采收期。考虑到村民麦收时期忙碌且晾晒场地有限,高国才有意将紫苏采收时间错后,谁知道这样又带来不少问题……
“错过了最佳采收期,紫苏长到了1米多高,秆粗壮,但叶片有些脱落,影响了下一茬的生长。”对此,高国才有些懊悔。
紫苏最大的特点就是叶薄且嫩,但也正因如此紫苏很娇贵,对农药、水、肥的要求比较高。
“播种前要在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完成播种后,要及时喷洒除草剂;一次采摘完成,需要及时施肥和浇水;只有播种时才喷灌,后续如果再进行喷灌浇水,紫苏秆有细小空洞,容易染病……”关于紫苏的种植特点,高国才如今已了如指掌。
认可
拓宽农民致富路
做事必须讲究规律。有了前几次的教训,高国才尝试给紫苏种植制订一些标准。比如,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收等,均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并以此作为制订标准的依据。
“赶上采收季,紫苏地里有十几个乡亲帮忙。村里的部分闲散劳动力来紫苏种植基地工作,不仅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而且还能有笔收入。”高国才说,村民来地里采收紫苏,都是按小时计发工资。
眼见紫苏收了一茬又一茬,邻村的一位村民找到高国才,慕名前来打听紫苏的收益,学习紫苏的种植经验。
“仔细算下来,一亩紫苏的收益比玉米、小麦高不少。保守地估算,今年可以收四五茬紫苏。以第一茬紫苏为例,20亩地就有3万元收入……”高国才欣喜地看到,种植紫苏正慢慢得到乡亲们的认可。“紫苏种植周期短、效益高,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村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