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第10版:10

为孩子守护“腕上安全”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近日,一些品牌儿童手表相继被曝:在AI问答时出现“毒答案”,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现象,出现涉性网文小说等“儿童不宜”的内容……儿童手表接连翻车,给智能问答产品应用敲响了警钟。儿童手表乱象频发,会对青少年认知造成错误引导,亟须引起重视。

(据9月6日《沧州晚报》12版)

能拍照,能定位,还能打电话……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儿童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产品。这种手表不仅可以提供定位和紧急通信联络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具备了拍照、打电话甚至社交等多样化的功能。然而,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信息泄露、免密支付带来的资金风险等,这些都是对未成年人安全的潜在威胁。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从前的儿童手表,只能提供定位和紧急通信联络等一些简单功能,如今的儿童智能手表功能越来越强大。之前给孩子买儿童智能手表是为了随时能联系到他,现在功能越来越多,让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孩子的学习。

其实,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儿童智能手表上出现了所谓的“毒答案”,这些答案可能包含误导性的信息,甚至是不良内容。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危害。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社会各方给予关注,多管齐下严抓共管。首先,相关部门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对儿童智能手表内容的审核,确保其中不包含任何有害信息。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监管,确保面市的产品都能符合这些标准。

其次,家长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购买儿童智能手表时,家长应该选择那些公信度高、具备研发实力的大品牌,以避免购买到质量不佳的产品。此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儿童智能手表,教育他们不要随意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以防止隐私泄露。

最后,企业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儿童智能手表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他们应该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并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便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总之,儿童智能手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些产品在带给孩子便利的同时,不会对他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2024-09-10 本报评论员 葛秋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0092.html 1 为孩子守护“腕上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