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9日
第07版:07

长寿有“密码”?

快看看科学家有哪些发现

近日,世界上最长寿老人玛丽亚在西班牙去世,享年117岁168天。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么长寿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科学家们纷纷探寻长寿密码,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1

长寿基因,可解百岁之谜?

在这个渴望永恒的时代,人类对延长寿命的探索从未停歇。最伟大的发现,可能就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基因的秘密。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40岁以前,遗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占15%至25%,生活习惯等外界因素占非常大的比重。换句话说,年轻时爱不爱惜身体,对寿命影响巨大。

到了40岁以后,遗传作用开始越来越凸显。

美国叶史瓦大学研究显示,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占了70%,也就是说,活到这个岁数,或许拼的就是谁的基因好了。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田小利教授等人发现,名为“FOXO1A”和“FOXO3A”的两个基因与长寿相关,其中前者与我国女性的长寿相关,后者则没有性别差异。

田小利等推测,“FOXO3A”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抗性和长寿相关,而“FOXO1A”除调节胰岛素抗性外,可能还通过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寿命。

德国基尔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人体DNA存在的“FOXO3A”基因,能够帮助人类长寿,这种基因,在百岁老人体内更加普遍。

其实,人的寿命长短和很多基因紧密相关。如生物钟基因、长寿基因、衰老基因等。

目前,人类已发现了12个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凋亡。

人的细胞一生大约分裂50次,每一次分裂时间是两年到四年,细胞分裂间隔时间,可以影响寿命长短。只要其他必要条件具备,人活100多岁很正常。但是,生物钟基因,控制了细胞分裂的时间,让很多人达不到这个生命的年限数。

衰老基因通常所起的作用是限制生物的寿命,以便有足够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

通过抑制衰老基因的正常工作,科学家已在实验中,成功延缓了单细胞生物的衰老过程,将其寿命由1个星期延长到了6个星期。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控制长寿基因表达的两种调节机制,即昼夜节律和多能网络。

研究人员提醒,为了活得更久,人们必须保持健康的睡眠时间表,避免晚上暴露在光线下,因为它可能会增加负面寿命基因的表达。

科学家认为,如果改造某些基因的功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找到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

2

想长寿,先“肠”寿?

你是何时感到衰老的?是无意间发现的皱纹、白发,还是发现自己熬夜熬不动了,爬楼气喘吁吁?其实,人体的衰老,很可能早就在我们的肠道微生物中表现出来。

公元前3世纪,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所有疾病,始于肠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肥胖、代谢紊乱、炎症、癌症和抑郁症等。保持肠道菌群“年轻化”,有助于人类延年益寿。

“肠道性自体中毒,是实现长寿的主要障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在其著作《延年益寿》中也提出,肠道健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

肠道健康为啥这么重要?肠道里微生物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集结了60%至70%的免疫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和免疫器官。99%的毒素是从肠道进入人体的;人体老化一半因素是大脑,一半因素是肠道。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重达两公斤。如果把它们排成一列,可绕地球两周。它们绝大多数是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只有少数是有害菌,如大肠杆菌、葡球菌等。肠道菌群深度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而衰老,往往伴随着肠道微生物失调。

3

百岁老人肠道菌群更“年轻”

那么,百岁老人的肠道环境有什么不同?

我国科研人员对广西297位百岁老人肠道菌群分析后发现,百岁老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肠型,且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与年轻人相似——有益菌丰度高、有害菌丰度低、各菌群均匀分布等。

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和有益菌减少,可能导致老年人疾病和过早死亡。不过,肠道微生物种类的多少,并不是评判肠道健康的唯一标准,维持各菌群的均衡分布,才是王道。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会富集一组独特的肠道菌群,产生独特的胆汁酸,有可能抑制肠道病原体生长,从而促进长寿。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单位的专家,首次提出“肠道菌龄”的概念,认为肠道菌群是决定人体年龄的重要因素,拥有健康肠道菌群的老年人会更“年轻”,不健康的肠道菌群,则会让年轻人变“衰老”。

在给中国长寿之乡——新疆阿克苏、广西巴马以及西藏的百岁老人体检时发现,老人体内有益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平均达到38%以上,相当于青少年水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近日发表的《肠道菌群与健康长寿》的研究揭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的调整,从而获得健康长寿。

4

端粒缩短速度,决定衰老速度

人即使不生任何疾病,也会逐渐衰老,最终死亡。这个自然规律,到底是由什么来控制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结构——端粒,这种物质存在于染色体顶端,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几乎每个人体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包含着我们的遗传密码。端粒不携带遗传信息,但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鞋带上的塑料头,它们可以保护鞋带的末端,防止鞋带磨损”,这是科学家描述端粒的一种方式,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帽,保护细胞免受衰老的侵袭。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帽子”自然会被磨损。细胞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它们变得越来越短,直到不能再保护细胞,然后细胞要么停止生长,要么死亡——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凋亡。短端粒与免疫系统减弱、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和退行性疾病以及早逝有关。

在一项研究中,60岁以上端粒较短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高出3倍,死于传染病的风险高出8倍。

因此,端粒缩短,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年龄的标志,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为“生命时钟”。

端粒缩短的速度,可以决定你衰老的速度,端粒缩短速度越快,寿命越短。那么,有没有办法延缓端粒的缩短速度,从而延长寿命?

有研究指出,端粒缩短速度,可能与含糖饮料、加工肉类等高糖高脂食物存在联系。健康的饮食,可以延缓端粒缩短速度,而垃圾食品则会加速端粒缩短。

另有研究显示,端粒的缩短速度受情绪影响,越是抑郁的人,其端粒体缩短更快,因为压力会产生一种酶,造成端粒体断崖式缩短。

因此,学会管理和降低压力,是保护端粒、阻止衰老的有效方法之一。

5

地理环境蕴含健康密码

长寿老人与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更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有密切联系。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的团队发现:安享高寿的地方,大都沿江河流域分布或聚集在海岛,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或平原,处于健康的低风险区和地方病低发区,具有暖温带或亚热带森林草原景观特征等。

“从气候条件来说,这些地区年均气温多在18℃至24℃,相对湿度在68%以上。既不潮湿也不干燥,这就大大降低了患呼吸系统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到长寿老人多在南方,王五一说,这些地方多有高山大川,长期置身在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观中,也会不自觉变得豁达开朗,这和污染重重、浓雾紧锁的城市相比,无疑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老人长寿的原因,当然离不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现在全国百岁老人越来越多,医疗保障水平提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王五一说,我国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地域环境类型多样,东西南北都有养生福地。

长寿之乡的老人,饮食整体上以清淡为主,多以大米和面粉为主食,蔬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专家表示,老人最好还是以粗茶淡饭、素菜为主,拒绝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青菜、萝卜、豆腐应该作为当家菜。

中国科学院研究结果显示,吃饭只吃7分饱,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以逆转身体25%的衰老基因,还能逆转身体里一半以上的衰老细胞。

除了生活饮食习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长寿老人的心态都非常好。“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成都市老龄委曾对全市720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其中89.17%是乐天派,心态好是他们的共性。

据中国老年学会调查,在百岁老人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则取决于自己,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秘诀也是心态好——“没心没肺”,大大咧咧,能吃能睡;心直口快,凡事不往心里去。研究发现,对衰老持积极态度的老人,寿命可延长7.5年。

专家提醒,想让寿命尽可能延长,除长寿基因的遗传因素之外,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后天健康的饮食、有效的运动和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

据《齐鲁晚报》

2024-09-09 快看看科学家有哪些发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9940.html 1 长寿有“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