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两个颜色相同的小乌龟可以加拆一包”“连续出现3对相同颜色的小乌龟,可以加拆5包”……这段时间,不少人沉迷在直播间的“乌龟对对碰”盲盒游戏里。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也加入了“乌龟批发大军”,买回家不少各种颜色的小乌龟玩具(右图)。有市民发现,这些乌龟玩具质量参差不齐,还有难闻的气味。
迷上“乌龟对对碰”
每天晚上9点,市民刘女士准时蹲守在“乌龟对对碰”直播间。主播把拆开的乌龟盲盒玩具依次放在面前标着数字1至9的九宫格上,背景板上写着不同颜色乌龟的出现概率及游戏规则。直播间里的观看人数超过万人,并且一直不断增长。
“我也是偶然刷到这种直播间的,看着看着有点上头,不由自主就下单了。”刘女士说,“乌龟对对碰”是一种结合了盲盒收集与对对碰消除游戏的新型直播购物形式。卖家一般会挂出几种“套餐”,如9.9元拆4包,19.9元拆8包等。买家需购买数包盲袋并许愿一种颜色,如主播现场拆出的乌龟颜色和买家的许愿色一致或拆出两只相同颜色的乌龟,主播会额外加拆一包。主播一般会将乌龟按照“九宫格”格式摆放,直至桌面上没有颜色相同的乌龟。主播拆出的所有小乌龟均归下单者所有。
刘女士下单后,很快就收到了快递包裹。尽管已经到手一堆小乌龟玩具,刘女士还是沉迷在直播间里的“乌龟对对碰”游戏里不能自拔。
万物皆可“碰”
记者在几家网络直播平台发现,直播间里“对对碰”的产品并不限于“小乌龟”。笔、纸巾、笔记本、口红、香水等都成了“对对碰”的主角。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这种对对碰游戏主要是情绪价值给得足,很容易让人上头。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开始只买了一单8包水笔的“体验拆”试试水,但拆袋过程中,每次拆到许愿色或者有相同颜色的水笔对碰成功时,主播都会敲铃大喊:“太幸运了,又中一包!”这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如今,李女士就算不买东西,也会每天蹲守直播间看对对碰游戏,感觉很过瘾。
从最常规的盲盒到直播拆各种盲盒,再到现在的“对对碰”,市民孙女士是盲盒类产品的常客。“虽然我知道盲盒的成本价很低,但我还是享受直播拆袋的那种刺激感。”孙女士说,她隔三岔五就会去拍一单,还会在主播拆袋的时候录屏,然后反复观看拆袋视频。
“每次拆出许愿色时,我都很激动。当然,也有运气差的时候,把心态放平就好。”孙女士说。
商品质量一般
直播间里的各种对对碰游戏,容易吸引人冲动下单。随着“对对碰”爆火,一些问题也随之显露。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女儿在直播间购买了乌龟盲盒后发现,到手的小乌龟玩具边缘并不圆润,而且还有一种很难闻的塑料味。市民吴女士购买了一些没拆袋的盲盒。收到货后,她发现盲盒外包装上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和商品介绍。
记者查询得知,根据玩具类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玩具需要经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才能上市销售,该类别产品的包装标识上应当有“3C”标志。对对碰游戏中的盲袋,大多是卖家自行包装。拆袋后寄到消费者手上时,商品一般是由透明密封袋包装,并没有相关标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家在售卖盲袋时,应在商品详情页面将商品的材质、尺寸等信息标明,同时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等经营者主体信息,以及盲盒的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
心理专家:
莫要沉迷此类游戏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心理科医生程亚南分析说,“乌龟对对碰”除商品销售外,还是一种用带有偶然性方法决定购买者是否中奖的有奖销售方式,具有游戏性质。它既是消费与娱乐相结合的“惊喜消费”,能带来情绪高峰体验比较短暂,也是一种“冲动消费”,不少消费者在消费过之后会懊悔。
程亚南说,消费者可以将此类游戏作为消遣,但要避免成瘾,更要警惕其中的风险。有人会为了追求更大的惊喜,产生“赌徒”心理,导致不必要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