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献县一名老人心脏“溺水”后骤停,呼吸停止,命悬一线。献县中医院医护人员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进行手术……经过紧张救治,压迫心脏的400毫升积血被抽出,老人脱离生命危险。
心脏骤停
生死竞速30秒
“危险,快救人!”近日,随着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一名老人躺在担架车上,被紧急推进献县中医院急诊室。听到喊声,医院急诊科护士及泳淇火速跑向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及泳淇立刻为她实施心肺复苏术。“当时,患者瞳孔放大、心脏骤停、颈动脉无搏动,已经没有了呼吸。”一下、两下、三下……及泳淇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整个急诊室只能听到胸廓按压的声音。“有心跳了,救过来了!”及泳淇按压了大约30秒,将老人从生死线上拽了回来。老人有了微弱的呼吸。
与此同时,急诊科主治医师常静组织心内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专家在急诊室等候,并向家属了解病史。
原来,患者是献县南河头乡人,今年66岁,当天在家胸闷胸痛10多个小时后失去了意识。家人跟她说话,但她没有任何回应。看到情况严重,家人赶紧开车把她送往医院。
医生初步诊断老人为心肌梗死,迅速开启绿色通道,立即安排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心包处有大量积血,病症为极其凶险的“急性心包填塞”。
“心脏表面有两层膜,分别是壁层心包和脏层心包。这两层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心包腔,正常情况下可以存在少量积液,起到润滑作用。如果心包液体太多,就会压迫心脏,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常静说。
一针穿心
为患者引流放血
“快,马上做心包穿刺术!”病因确定后,老人被紧急推进手术室。此时,心内科副主任陈昊和主治医师朱海玄接到通知后,也从家里赶到了医院。
消毒、铺巾、麻醉、准备导管……急诊室、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医护人员开始一系列术前准备。
“这个手术风险高,操作起来难度大,穿刺部位、力度、深度等都要求特别精确。”陈昊介绍,心脏位置特殊、结构复杂,如果穿刺不慎,可能会扎到心脏或血管,导致大出血、血管破裂等严重后果。
手术开始后,在彩超室医生王秀红的精准定位引导下,陈昊手持穿刺针,精确地完成穿刺操作,并通过置管抽血。“血特别稠,2分钟抽了50毫升,然后开始使用引流管。”随着暗红色的血液沿着导管缓缓地流入引流袋,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心率开始下降,血压也逐渐回升。
手术前的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脏被15毫米至20毫米深的积血压着。“引流继续,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引发急性心衰。”陈昊叮嘱道。
9天引出
400毫升积血
为患者引流排液的同时,医院多学科医生紧急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陈昊与朱海玄一起,为患者实施了心脏支架手术。随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危机暂时解除,但医护人员与死神的较量并没有结束。如果引流液不停增加,患者心脏出血不止,还会有生命危险。
为此,重症医学科安排医护人员轮流守在床旁,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血流等情况。
经过两天全面监护和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稳定,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转至心内科普通病房治疗。
“手术后不久,患者就恢复了意识,基本上能和其他人正常交流了。”陈昊说,患者9天累计引流400毫升积血。
据了解,患者目前身体已无大碍,已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