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第05版:05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开学季,孩子们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很多家长反而不淡定了……

放手这门功课,沧州这些家长正在“学”

本报记者 张丹 李小贤 吴艳 祁晓娟 摄影报道

家长在学校门口,盼望看到孩子的身影

9月1日下午3点,张晓颖就来到了市区维明路附近的一家幼儿园门口。

虽然距离孩子放学还有一个多小时,张晓颖已经忍不住想早点见到孩子。

“孩子刚上幼儿园挺适应,我反而有些不适应了。”张晓颖笑着说。

“我在幼儿园门口溜达了无数圈”

28岁的张晓颖是一位90后全职妈妈,她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张晓颖做了各种思想准备,这是她第一次和女儿分开这么长时间。

“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知道有事儿会不会跟老师说;她吃饭比较差,睡觉还认床。”张晓颖说,孩子从出生后,一直是她自己在带,所以孩子的所有习惯她都一清二楚。她怕孩子一下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

张晓颖说,在孩子上幼儿园前一段时间,她就开始做心理建设。

“我向我的闺蜜咨询过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经验,也知道不应该表现得太焦虑,因为我的状态会影响孩子。”张晓颖说,尽管如此,她在孩子去幼儿园的前一天夜里还是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这一宿我就在不断回忆孩子成长的一个个瞬间,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张晓颖说,孩子一点点长大了,与妈妈分开是早晚的事,可她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当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孩子没有哭,倒是她坐到车上又掉下了眼泪。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张晓颖说,她在车上坐了一会儿,根本不想回家,她想到幼儿园门口看一看孩子怎么样了。

“其实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我啥也看不见,但就想离孩子近点。”张晓颖说,在被幼儿园门卫劝离后,她又回到车上坐了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她又从车上下来,装作逛街的样子,从幼儿园门口经过,再往里瞅两眼。

“一上午,我在幼儿园门口溜达了无数圈。”张晓颖说。溜达累了,她就再坐到车上。为了能看见孩子,她还专门把车开到了幼儿园门口对面的马路边,坐在车上不断地往幼儿园里望。

“我就这么一直待到了中午12点左右,实在是有点累了,才回了家。”张晓颖说,在家午休时她也没能睡着,下午3点钟又来到了幼儿园门口。

“我知道我这样特别不理性,但我实在有点儿控制不住。”张晓颖说,她在努力调整,因为她不想自己的焦虑状态影响到孩子。

这几天,心都悬着

9月1日吃过早饭后,家住运河区天成郡府西区的姚敏和刚上初一的女儿一起出了家门。

姚敏骑着电动自行车,跟在骑着自行车的女儿后面,时不时提醒女儿注意旁边的车辆。

女儿进入学校后,姚敏并没有离开,而是和两位新生家长搭起了话。“今天,孩子们就正式开始初中生活了,不知道怎么样”“你家孩子的班主任是年长老师,还是年轻老师呀”……姚敏想从其他家长那得到更多的信息。

这几天,姚敏的心一直悬着。女儿要骑自行车上下学、要适应学校新环境……这些事都让姚敏踏实不下来。

为了能让女儿独自骑自行车上路,开学前,她给女儿买来一辆自行车,并陪着女儿在路上骑过几次。姚敏说:“虽然我家离学校挺近的,但孩子觉得骑车上学更方便。我有些不放心,路上车多人多,还得陪着她多骑几次才行。”

其实,姚敏最担心的是女儿能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初中和小学有很大的区别。初中的科目比小学的科目多,深度、难度都有所提升。”姚敏说,开学前几天,她和女儿讨论过初一将要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女儿表现得很淡定,可她的担忧却没有减少。

她也联系了几位家中有初一新生的朋友。一位朋友很淡定地对姚敏说,孩子远比家长想象得要强大,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只要家长做好陪伴,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就好。也有朋友和姚敏一样比较担忧,孩子到初中学校报到的时候,那位朋友就一直在学校附近等着。即便看不到自家孩子的身影,她也满怀期待,在围墙栅栏处向学校里看看。

下午放学后,女儿和姚敏说起了学校里的事:她认识了班里的一些新同学,相处得不错;练习队列动作也挺累的……

姚敏说:“得知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后,我心里的紧张减少了一些。接下来的日子,我要陪着女儿好好度过这个阶段,让她尽快步入正轨。”

等到宿舍熄灯才回家

“儿子住校了,家里空落落的,我心里也空落落的。不知道他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能否适应?洗澡、吃饭、睡觉,与同学、老师相处是不是愉快?”自从儿子上了高一,家住运河区吉祥天著小区的赵晓楠这两天都茶饭不思。

8月31日,赵晓楠和丈夫提着大包小包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看到儿子被分到上铺,赵晓楠的心就揪了起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儿子偏胖,之前她一直祈祷儿子千万不要被分到上铺,结果还是被分到了上铺。

儿子倒是挺高兴,兴冲冲地爬到上铺,挂起了蚊帐。赵晓楠一边帮儿子整理东西,一边喋喋不休地叮嘱:“半夜上厕所一定要清醒点,千万要记得自己睡在上铺。在床上不能站,别磕了头。”

“知道了,知道了!”直到儿子不耐烦地说,赵晓楠才住了嘴。

等儿子去了教室,赵晓楠拉着丈夫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超市、食堂、操场……她把所有的地方都走了一遍。“这就是儿子以后要生活、学习、奋斗三年的学校,我得好好看看。”

午饭时,赵晓楠坐在饭桌边又想到了儿子。她连忙拿出手机,打开一个APP,想在上面看看儿子有没有吃饭。

“从APP上看孩子的动态”是家长微信群里的家长们传授的经验。当时已经12点了,APP上还没有食堂的消费记录。

“难道儿子没吃饭?这孩子,也不来个电话。”赵晓楠一遍遍地刷新手机页面,也吃不下饭,担心着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儿子。

“也许是有延迟。”丈夫安慰道,“不用这么担心,大小伙子了还能饿着自己”。

10多分钟后,当赵晓楠终于看到食堂消费13.5元后,才彻底放下心。

下午,赵晓楠一直拿着手机,怕错过孩子的电话。结果,手机铃声一直没有响起。晚上7点多,赵晓楠还没等到儿子的电话,只能又打开APP看了看,有一单超市交易和水房交易。

“6元钱的超市交易,也不知道孩子买的什么?能洗澡也不错!”赵晓楠赶紧把儿子的动向告诉了丈夫。

晚上9点多,赵晓楠拉着丈夫一起来到学校门口。看着教室里灯火通明,赵晓楠猜测着哪一间是儿子的教室。

围着学校转了几圈,赵晓楠也遇到了几位新生家长。大家都抱着同样的心理来到学校门口转悠,想离孩子近一点。

晚上10点半,宿舍熄灯,校园里暗了下来,赵晓楠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孩子开学了,我却睡不着觉了”

薛芳家住运河区文承苑小区,她的儿子今年刚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前几天,孩子兴奋地盼望进入新的学校,而薛芳却表现得很焦虑:“我觉得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空间的转换,也是学习模式的转换,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薛芳先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铅笔、笔袋、书包、拼音本、数学本、水杯……薛芳买了一大堆。“不知道有没有买全?书包也不知道孩子背着沉不沉?本子够不够?这个橡皮不好用,我得再去买一块……”

薛芳还拿出之前准备的图书,和孩子一起读了《我准备好上小学一年级了》《一年级,冲啊!》。

看出薛芳的焦虑,她的丈夫笑着说:“我看孩子没有分离焦虑,你反而有分离焦虑了!”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薛芳竟然失眠了,“孩子开学了,我却睡不着觉了”。

开学后,每次送儿子去上学,薛芳看着儿子蹦蹦跳跳地走进了校门,心里五味杂陈。“上课坐得住吗?交到新朋友了吗……”

还没到放学的时候,薛芳就早早等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的笑脸,薛芳悬着的心放下了。

这不,薛芳又开始忙着给儿子准备买课外书和练习册……

今年,很多新生踏入全新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意味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更是孩子们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沧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于丽丽告诉记者:“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孩子的观察力还是很敏锐的,当家长表现出对于他们的担心,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家长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

开学后,正确的示范、有效的陪伴非常重要。于丽丽说:“家长不要监督式陪伴,盯着孩子学习,可以在旁边阅读、做家务,这也是营造学习氛围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知道家长回家有自己的事要完成,孩子回家也有自己的学业要完成。孩子们进入人生新阶段,‘放手’是一门功课,家长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

2024-09-03 本报记者 张丹 李小贤 吴艳 祁晓娟 摄影报道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开学季,孩子们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很多家长反而不淡定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9395.html 1 放手这门功课,沧州这些家长正在“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