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摄影报道
“我喜欢一些‘丑东西’,感觉它们既搞笑又亲切,一下子戳中了我的笑点。”00后大学生张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丑东西”非常有创意,而且自带搞怪气质,让人印象深刻。
购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丑东西”,成为年轻人追逐时尚潮流的一种选择。“年轻人有多爱买‘丑东西’”的话题还曾登上了微博热搜,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丑东西”有何魅力?为什么会让人越看越上头?它能带来多大商机呢?
怪丑的、挺萌的
“丑东西”火速出圈
就在几天前,一款“丑猫抱枕”在社交平台爆火。很多人纷纷用自家猫狗的“丑照”定制一种无边框的异形抱枕,并在网上晒图,互相交流。区别于普通抱枕,这类造型各异的抱枕,丑得千奇百怪,让人“眼前一亮”,话题度、讨论度迅速飙升。
“在我看来,这种个性抱枕是独特有趣的设计,一开始我不太相信真的那么丑,直到下单并收到实物。小猫咪一副没睡醒的样子,非常有想象力。”张颖说,定制这种异型抱枕就像是开“盲盒”,做出来的效果和自家可爱猫咪相比,反差极大,很有意思。
这种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丑”的个性抱枕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一些店铺的日销量超2000件,各大购物平台的总销量破百万。
然而,“丑猫抱枕”并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造型怪异且滑稽的青蛙勺子,丑出新意的鸡爪袜,一脸呆滞、用鼻孔看人的绿头鱼头套……这些与大众审美不太一样的“丑东西”在年轻群体中也挺火。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丑东西”,发现此类话题有1.5亿次的播放量。点赞、转发、评论、下单,关于“丑萌”的审美与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在豆瓣平台,年轻人甚至为“丑东西们”成立了专组——“丑东西保护协会”。成立于2019年12月的“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目前已经有24万成员,每天都有组员在群组里分享和交流自己看到的千奇百怪的“丑东西”。
这个小组有一句口号是“去发现被囿于固有形态之外的美”。小组简介里还写道:“‘丑东西们’聚集在一起,快乐欢愉,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
年轻人偏爱的“丑东西”
到底有何魅力
在运河区的一家精品店里,90后市民马文月正在挑选一款“香肠嘴”搞怪钥匙扣。“我很喜欢买这些‘丑东西’,它能让我暂时忘记压力,整个人都被治愈了。”马文月说,自己平时工作忙,感觉每天都疲惫不堪,而这些“丑萌”元素能给人带来慰藉,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像人又不像人的五颜六色包包、可以从鼻孔里出水的水壶、西瓜造型的鲨鱼抱枕……提到自己收集的这些小物件,马文月总是赞不绝口。“也有不少人说很丑,不过我倒是觉得它们丑得可爱。每次看上一眼,心情就会好很多。”
25岁的赵雅丽也是“丑东西”爱好者。她觉得“丑东西”会让人产生亲切感和保护欲。
有一次,她在网上下单了一个悲伤蛙手机壳。手机壳整体造型奇特、颜色鲜艳,拿在手里毛茸茸的。“我觉得有趣极了,经常会有人问起这个手机壳,也因为它有了更多的社交话题。”
“我还会和朋友们互送‘丑东西’当礼物,价格都不高,最贵的也没超过100元。”赵雅丽说,这些小物件价格便宜,而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所以引得不少年轻人下单购买。
记者翻看了各大社交平台,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喜欢‘丑东西’并不意味着审丑,而是发现除了丑之外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平庸的美观千篇一律,别致的设计万里挑一,我喜欢的‘丑东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丑”“这样稳定而离谱的丑,更有独特趣味,确实激发了我想买来收藏的欲望”……
“丑东西”要想卖得好
就得“丑”得恰到好处
记者了解到,网友可投稿参赛的“淘宝‘丑东西’大赛”已经举办了4届,每年都能吸引众多网友参与。
脑花帽、人脸黏土手机壳、公主羽绒服、开水壶头盔、好运来发财服等众多“丑东西”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很多关注,引得网友踊跃下单。这些“丑东西”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团队因此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丑东西”的爆火,在一定程度上给博物馆文创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最“出圈”的莫过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
这个以该馆镇馆之宝“铜奔马”为造型的玩偶,瞪着大眼、龇牙大笑,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该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万件。
业内人士指出,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丑东西”也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治愈剂,互相分享“丑东西”正演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丑东西”的出圈让不少商家意识到,从产品包装到产品造型,可以围绕这个赛道找卖点、寻商机,在“丑萌”经济中分一杯羹。
不过,该人士还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丑东西”都受欢迎,只有那些有个性、带“萌点”的“丑东西”,才会被另眼相看,才能引发共鸣。因此,商家们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丑”得恰到好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