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动的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计划,将于8月26日拉开帷幕。备受外界关注的不只有这次任务所要测试的项目,还包括美国宇航员穿戴的专用舱外航天服——由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研制进度严重滞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可能会成为替补方案。
抵达50多年来人类距离地球最远的轨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介绍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确定了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任务的执行时间表,预计将在8月26日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进行代号“北极星黎明”的太空旅行,他们将在5天里在距离地球约1400公里的轨道完成一系列测试。
据介绍说,“北极星黎明”任务最初于2022年对外宣布,主要由美国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发起,旨在“突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极限,并为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存在铺平道路”。在这次任务中,将包括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对太空中人类健康的研究计划、为航天器配备“星链”互联网通信的测试等,以及到达地球上空1400公里以上的高轨道——这是自“阿波罗”时代以来人类离地球最远的轨道。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这将是史诗般的壮举”,他将此次任务描述为“星际时代的早期开拓者”,如果该项目进展顺利,未来依托相关技术将把数百人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甚至是火星。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将是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结束以来,人类距离地球最远的一次任务。作为对比,国际空间站日常运行的轨道高度在400公里左右。在“北极星黎明”此次飞行过程中,载人“龙”飞船会穿过范艾伦辐射带,那里充斥着被地球磁场俘获的高能粒子,它们对于飞船抗辐射性能提出严峻考验。
贾里德·艾萨克曼介绍说,根据第一天的飞行计划,飞船升空后将寻找穿过微陨石轨道碎片风险最小的时间,同时在进入范艾伦辐射带之前将对载人“龙”飞船的性能进行广泛检查,“在上升到1400公里的高度之前,确认飞船没有故障真的很重要”。
第二天将重点进行约40个空间科学试验。尤其是借助高轨道的宇宙辐射环境,宇航员们将收集医疗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辐射环境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他们还将进行一系列其他健康研究,包括测量血液中的气泡以研究减压病。
在第三天的任务中,最为关键的是进行太空行走,预计将会持续两小时。贾里德·艾萨克曼表示,他理解太空行走的风险性“意味着他和同伴将被死亡包围”,但为此他们已经进行了长期的专门训练。
新一代舱外航天服接受考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北极星黎明”任务的核心是太空行走。多年来,在国际空间站需要外部维护时,进行舱外活动一直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的常规任务之一,但此前还从来没有私人企业尝试过这样的太空行走。
根据计划,载人“龙”飞船上的贾里德·艾萨克曼和吉利斯将负责在这次太空出舱行走,而波蒂特和梅农则留在飞船内进行支援。贾里德·艾萨克曼透露,由于飞船内外都有很多摄像头,届时将对太空行走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直播。
在这次任务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专用舱外航天服也将首次接受考验。不同于该公司此前已经多次使用过的舱内航天服,在太空行走时宇航员需要抵御宇宙空间高能粒子带来的辐射、极端温度变化以及微陨石的撞击,同时又要保证一定的行动自由度,舱外航天服的研制难度非常高。
艾萨克曼说,这次配备的舱外航天服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经过数百小时测试不同材料的结果。相比目前国际空间站使用的老式舱外航天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5月发布的新型舱外航天服更为轻便、灵活和现代化。
与国际空间站使用的老式舱外航天服不同,“北极星黎明”任务采用的航天服没有配备笨重的生命支持系统,而是通过连接到飞船的长软管获得氧气支持,但这也意味着参加这次任务的宇航员难以像国际空间站的同行那样随意行走。
能否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中备受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提到,由于目前使用的老式舱外航天服是20世纪80年代制造的,从21世纪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开始研制新一代舱外航天服,但进展始终缓慢。因此,未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舱外航天服会不会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用,也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