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登台参赛紧张得脑海里乐谱模糊,到在第十届墨尔本国际钢琴大赛中国赛区预选赛中自信从容地弹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并斩获儿童D组一等奖,沧州市上海路小学4年级8班学生李书菡学习钢琴几年来,每天都坚持练琴,弹奏技艺有很大进步。
“高兴时,我会弹钢琴;伤心时,我也会弹钢琴。”李书菡说,每当弹奏起钢琴,他的情绪就会得到释放。
感觉被妈妈“套路”了
说起来,李书菡学钢琴还有点小曲折呢。
“妈妈小的时候就喜欢音乐,但那时没有条件。她工作后就买了电子琴自学,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所以学得七七八八。”李书菡说,妈妈不想让他将来在兴趣爱好上有遗憾,在他很小的时候总带他去琴行看钢琴,摸钢琴。
李书菡小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很好,想要什么家长都能满足,但是唯独钢琴,他想要,妈妈不给买。这导致每次和妈妈去琴行,他都舍不得走,虽然不会弹,但是双手一触碰到琴键心里就兴奋。
“在琴行,看到老师弹钢琴,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一般,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去拍琴键。”正因为有这样的情结,李书菡1年级时参加了学校手风琴社团,开始学习手风琴。由于手风琴抱着太重,学了一段时间,他说啥也不想学了,又跟妈妈要钢琴。这一回,妈妈郑重地对他说:“钢琴很贵,买了后就要坚持学下去。”李书菡答应了。
买了钢琴,报了钢琴兴趣班正式开始学,李书菡才明白,学好钢琴没有那么容易,也容不得他打退堂鼓。
“弹的时候眼睛盯着乐谱,手的跨度很大,往往要从一个区跨到另一个区,还要注意表情符号等,手腕也不能塌下来。”李书菡坦言,“现在想想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琴行,可能就是个套路。”
发明防折指智能陪练“神器”
“弹钢琴,手指要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呈握鸡蛋状;弹的时候要求指尖落在琴键上,手不能‘趴’在琴上……”说起钢琴的弹奏技法,李书菡如今侃侃而谈。想当初,为纠正他弹钢琴时折指的问题,妈妈可是想了很多办法。
“刚开始,我练琴的时候,妈妈就拿着个小棍坐在旁边,一旦我的手腕塌下来就提醒我。”李书菡回忆说,后来,妈妈用双面胶在琴键下面粘了一溜小刀片,以这种方法“提醒”他手别“趴”在琴上。
怎么摆脱折指,防止腕部触碰琴键呢?李书菡自己也花了不少心思。他想,若是有辅助器,能通过体感提示帮助矫正错误手势就好了。
基于这样的理念,他的创意项目——钢琴练习防折指智能陪练神器“出炉”。
“我这一作品主体为支架造型,钢管底部具有支撑力,中间带有高度可调节滑轮以及吸盘,能更好地适应孩子不同身高及支撑力。顶部钢管内安装触碰传感器,通过编程可实现当触碰到传感器时发出‘小主人姿势有误,请及时更正’的指令;管道两边安置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测量手的偏差,从而进行提示‘抬高’或‘降低’高度。”李书菡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这一创意在第三十七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拿下一等奖
学习钢琴几年里,李书菡每天都坚持练琴,有时听到楼下小朋友玩耍、嬉戏的声音,他心里也痒痒的。但是当双手放在琴键上,琴声响起时,他慢慢就会进入状态。他深知,没有白吃的苦。
他最难忘的是今年4月份去北京参加第十届墨尔本国际钢琴大赛中国赛区预选赛的那一幕幕。
“周五下午一放学,爸妈接上我就赶往北京。到了北京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在离比赛地点很近的宾馆住了下来。钢琴老师建议我找个琴行再练练,但是我们不知哪里有琴行,就想第二天提前1小时去比赛现场练。”李书菡动情地说,结果第二天,他们到了比赛现场发现,参赛的人太多了。
后来,李书菡的妈妈听说在一个偏厅有一架钢琴,但是里面很黑。就这样,李书菡跟着妈妈举着手机进去,在琴键上手指跑动找了找感觉,弹了一遍,增强了些许信心。
很快,轮到李书菡他们这一组演奏了。他发现,他们组居然有几个年龄大的选手,他心里又开始紧张了。因为,在李书菡的认知里,年龄大意味着练琴的年数长。
“评委就在台下正中间坐着,我心里默念着‘不紧张,还好我不是第一个上台’。”听前面几位选手弹奏完,李书菡心里有底了。
他参赛的曲目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这是一首九级曲子,对于李书菡这个年龄段的选手来说,全部背谱弹奏是有难度的。触碰上琴键的那一刻,他克服了心里的紧张,全程弹奏下来没有一处打结的地方。
“后来,妈妈跟我说,她全程是闭着眼攥着拳头听下来的,就怕我中间断了。她比我紧张多了。”李书菡最终在这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还收到了赴墨尔本参加全球总决赛的邀请函。但因为一些原因,他的墨尔本之旅没能成行。
李书菡忘不了第一次参加比赛时,他紧张得脑海里乐谱模糊,从舞台上下来手心里都是汗。这次历练也让他真切认识到,唯有刻苦努力才能成就自己。他的梦想是登上国际钢琴大赛的舞台,用自己的琴声打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