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势崛起。但近期,新能源车险贵的话题引发讨论。“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也成了难题。
多方受访专家和保险公司表示,需加强新能源车险风险评估和管理,推出更合理的保险产品,引导车主安全驾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保费居高不下
新能源车主喊苦
“第一年保费4600元,第二年保费就快6000元,这一年我的车也没出过险,保费却越来越高。”新能源车主黄先生在续保的时候发现车险价格在不断上涨。黄先生表示,本来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省油钱,没想到保险价格却让他十分为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遇到此问题的新能源车主不在少数,还有部分车主因为第一年车辆遇到磕碰出险,第二年保险公司直接拒保,而选择其他的保险公司,保险费用也是只增不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2041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0%,这也意味着每卖出10辆车,就有4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也给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注入强大动力。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车险价格水涨船高。
根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实际上比燃油车高出大约21%,一些平价新能源汽车的保费价格甚至超过昂贵的燃油车。
风险高维修贵
保险公司面临亏损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险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较高的风险和赔付率高居不下。作为新生车种,很多以前开燃油车的车主在刚开始驾驶新能源汽车时,由于驾驶习惯和操作逻辑变化,导致汽车磕碰较多,出险多。
与此同时,一辆新能源汽车每年行驶里程普遍比燃油车多,当驾驶里程变多,出险的几率就会变大。“因为电车和油车的成本差异大,不需要考虑加油问题,行驶里程越多的人就越喜欢开电车,出险频率比油车就大很多。这就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风险变高,保费价格就跟着变高。”众诚保险副总裁屈海文说。
除了出险率高,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贵也是导致保费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系统都是一体化设计,智能驾驶相关零配件较多,一旦出问题,维修成本高。部分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且各个公司车型都不多,维修方案不够透明,出险率只要一高,各方面成本就会提升,所以大部分保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上都是亏损状态。
建立车主车企保险公司
一体化流通机制
“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现象反映了车主和保保险公司业各自的难点。对于车主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保费通常高于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新能源汽车保险的赔付过高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合理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来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保费不能覆盖风险,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建议,破解高保费难题需要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车主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保险公司可以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员工处理新能源汽车理赔的专业能力,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车主则可以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减少出险的概率。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可以与各新能源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针对工时配件成本偏高的情况进行接洽,参考燃油车的合作模式,协助建立更透明的零部件维修价格体系与流通机制,致力于减少客户维修服务周期,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节约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降低新能源车险的赔付成本。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