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第09版:09

莫让流量冲昏头脑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近日,山东济宁警方查处一起编造发布虚假视频案件:两名嫌疑人为博流量,自导自演发布虚假血腥暴力视频,点击量超百万,造成恶劣影响。目前,这两人已被治安拘留。

这一事件为某些自媒体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追求流量切莫丧失道德底线,更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起炮制虚假短视频被处理的案例。最有名的当属千万网红“Thurman猫一杯”,她和她的团队编造了“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一时的新闻热点。

多个被处罚的案例在先,有人依然挡不住流量的诱惑。在这些人的眼中,流量俨然成为牟取私利的手段。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他们不惜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法乱纪。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为博流量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反映出部分人扭曲的价值观。他们将点击量和关注度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这种价值观的偏差,不仅会导致个人的堕落,也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这起事件也暴露了网络监管的漏洞。尽管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表达和创作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信息。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和引导,提高自身技术手段,对不良内容进行有效过滤和拦截。

广大网民也应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在面对各种吸引眼球的内容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跟风、传播。同时,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于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时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自媒体从业者应以此为戒,莫让流量冲昏头脑,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只有在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2024-08-19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7907.html 1 莫让流量冲昏头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