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梅是一位老师,为人师表的她却无法妥善解决儿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导致两人经常因为手机而吵架。无奈之下,她跟孩子商议,在保证完成作业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有限度地玩手机。暑假,很多家庭因为手机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沧州有些家长变“堵”为“疏”,在手机使用问题上和孩子“约法三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8月12日《沧州晚报》4版)
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达到了须臾不离的地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影响了孩子。很多孩子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从早到晚想着手机,整天抱着手机,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让家长们很是头疼。
与孩子商量手机使用的时间段与次数,用手机听有用的书而不是刷无聊的短视频,看手机的时间得靠自己去“挣”……一些家长在实践中想出的办法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这些办法,一方面把手机的使用权“还”给孩子,不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另一方面,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对孩子也形成了制约。
“家规”让孩子玩手机有度。全面禁止孩子接触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难题。基于此,“堵”不如“疏”,和孩子达成协议,合理控制时长,坚持下来就能减少孩子耗在手机上的时间。
“家规”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手机里的内容缤纷繁杂,孩子有时难辨真假善恶。这就需要家长尽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循循善诱,让其学会从手机中找到有益的内容,正如文中所说“用对手机也可以增长知识”。
“家规”给孩子玩手机“设障”。这个“设障”不仅是指家长要过滤掉手机中的不良应用程序,还包括给孩子玩手机设置前提条件。文中一位家长的条件就是——看手机的时间得自己“挣”。前提条件有时就像阻断剂,如果结合的好,就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有人曾经说过,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戒掉手机瘾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的。
在教育孩子遵守“家规”的同时,家长们更要以身作则,在时间、场合、频次等方面自觉控制玩手机,腾出时间多陪伴孩子,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慢慢把孩子从手机这个“网”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