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第04版:04

今年32岁的市民王同从大儿子8个月开始,就带着他转遍了沧州的大街小巷。从一个人遛娃,到组成遛娃团和一群人遛娃,她从中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快乐——

“加油妈妈”和她的遛娃团

本报记者 董芳辰

王同(中)带着孩子们学习消防知识

抱团遛娃

王同今年32岁,家住新华区禧福荷堂小区,是一名全职妈妈。

王同有两个儿子,老大今年5岁,名叫加油,老二5个月,名叫发财。尽管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可王同的精力依旧很充沛。她闲不住,爱折腾,不喜欢闷在家。几年间,她从一个人遛娃发展到组成遛娃团带着一群人遛娃。沧州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带8个月娃逛沧州

几年前,王同从市区一家公司辞职,从一名都市丽人变成了一名全职妈妈。

她性格开朗,很健谈,尤其是一谈到孩子,嘴里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加油出生,王同就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她选择一个人带娃。

“其实我是独生女,双方老人可以帮忙看孩子,但是我选择了辞职带娃,老人在我需要的时候能来就好。”王同说。

刚开始带娃的那段日子,王同虽然过得忙碌但很开心。可时间久了,性格外向的她也有些抑郁。

“莫名其妙的情绪总是接连出现,有时候情绪上来,自己完全不受控制。”王同说。孩子睡着后,她静下心来,也会反思自己。

到了加油8个月时,王同再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颗迫切需要释放的心。

“8个月,加油已经能坐稳了,我决定骑上电动自行车独自带着孩子出去兜风。”王同说。

王同带着孩子骑车从禧福荷堂小区出发,沿着门前的马路,一直向北。马路上车来车往,微风在娘俩的脸上拂过,王同看着儿子小脸上惊喜的表情也十分欣慰。

“我永远忘不了孩子那惊奇的小眼神和认真的样子,虽然他只有8个月。那也是我俩第一次单独出行。”王同说。

从那时起,王同就开始了她的遛娃生活,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大公园到口袋公园。

“骑行时,加油有时会伸出手去抓风,有时会指着挖掘机兴奋地大叫,有时还会拍起小手。”王同说。

绘制“沧州公园大全”

王同上大学时学的是美术设计。她的生活中充满着文艺气息。

每次她带着孩子出门,都会把路线和游览地点做成视频,也会把他们打卡过的景点一一记录下来再配上文案。

她把汇总好的遛娃去处和剪辑好的视频,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一是为了给孩子做纪念,二是为了给同城宝妈提供出行建议。

“我自己做过一张‘沧州公园大全’的分布图,以清风楼为中心,向周围分散。”王同说。

公园分布图上,标记着距清风楼1公里到17公里距离不等的各大公园,胜利公园、南湖公园、人民公园、双金公园、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等。

没想到视频发布出去后,很多人给王同留言。根据大家的反馈,王同又在原有的公园分布图上进行了修改和添加。

现在,这张公园分布图上大大小小标注了30多个公园。也因为这些视频,王同交了第一波网络好友。

有很多人私信王同,询问市区遛娃的好地方和路线。每条私信她都会认真回复并附送一些温馨小提示。

在骑着电动自行车遛娃的日子里,王同经常会遇到一些和她情况一样的全职妈妈。

她们或是在公园相遇,或是在路上相遇,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成为好友。

王同心想,一个人遛娃也是遛,一群人遛娃也是遛,不如大家一起。这样不光孩子玩得尽兴,妈妈们也不寂寞。

抱团遛娃

“我觉得全职妈妈很伟大,不光要照顾孩子,还要给一家人提供情绪价值。因为只有妈妈情绪稳定,家庭幸福指数才会高,所以要让自己先开心起来。”王同说。

两年前,王同看着遛娃微信群里的人越来越多,她决定开一场户外遛娃派对。

她们的第一场遛娃派对就定在了人民公园。

“当时我没经验,考虑到安全问题,就约了10个孩子。确定好人数后,我就开始规划遛娃的活动流程了。”王同说。

既然玩,就好好玩一场。

提前两周,王同就开始准备活动展板、签到板、绘本、零食、纸杯等物品。

“从大件物品到小件物品,我都要准备好。”王同说。

活动当天,王同的父母、公婆还有丈夫,就成了她的“助手”,负责搬运物品和布置场地。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那么大精力,在孩子的事儿上就像打了鸡血。我还有很多网上认识的朋友,结婚的没结婚的,她们都会来给我帮忙。”王同说。

那次活动办得很成功,大家玩得都很开心。王同也从中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从此以后,王同隔三差五就组织大家开遛娃派对。每次派对她都精心策划,自己设计主题,绘制背景板,再找广告公司制作。

王同一家住在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内。有一间屋子没有住人,用来做杂物间,专门存放用来办活动的物品。

说到这,王同非常感谢她的家人。不管王同有怎样的想法,做怎样的事,家人永远是第一个响应她的。

亲子派对

去年5月份,王同在家闲来无事,一个想法涌上心间,她想带着孩子办一场烧烤派对。

她把想法告诉丈夫,丈夫举双手赞同。

提前半个月,她就挑选派对场地。她在绿博园后身发现了一个露营场地,找到老板,经过协商,确定了活动地点。

“场地中有一大块土地,上面什么都没有。我想着,要是能像我小时候一样让孩子们玩泥巴就好了。”王同说。

她又联系到场地的主人,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场地主人欣然同意了,还找人特意挖开了一块空地,供王同活动时使用。

场地确定好了,光剩买食材了。

活动前一天,王同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了菜市场。她不记得那天买了多少羊肉和牛肉,只记得自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食材弄回家。

活动当天,早上收拾完,王同让婆婆看着加油,剩下的人就开始穿串。

从上午9点多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王同一家人一直没休息。

“我们一直都在穿串,手都快穿出火星子来了。”王同一边笑一边说。

10个家庭,30多人,孩子们做游戏,爸爸们烧烤,他们又度过了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

“那天,吃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食材不太够了,又赶紧在网上购买食材,找了同城配送,将食材送到了活动现场。”王同说。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去参观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浮阳北大道特勤站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的体验感更强,王同在网上精心挑选了很多套儿童消防员服装。

可活动当天衣服还没有派送。一大早,王同就把丈夫喊起来,让他去物流站取快递。

到了物流站,看着眼前成堆的快递,王同的丈夫不知从哪下手,后来恰巧碰见一个物流站的朋友。朋友凭借着职业经验,在几万件快递中,找到了王同的快递。

终于,在活动开始后的半小时内,王同的丈夫把衣服送到了现场。

“一切都刚刚好,正好到换衣服的环节,衣服就来了。”王同说。

带娃看世界

这种“兵荒马乱”的快乐,王同津津有味地体会着。

只要是跟孩子们有关的事,王同总是精神百倍,想做到最好。

“我就是喜欢孩子,喜欢玩,喜欢带着大家一起玩,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得到父母的陪伴。”王同说。

这几年,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园博园、人防馆、百狮园等,都留下了遛娃团的欢声笑语。

王同的微信群从1个变成3个,她也从一位普通的妈妈变成拥有1500名好友的团主。

“其实我觉得自己责任也挺大的,虽然每次活动只有10个孩子的名额,但是来的人远不止10个,有的一家人都来。”王同说,安全是第一位的,看着一天比一天壮大的队伍,她也曾找过律师,做过专业方面的咨询,甚至起草过责任声明。

再后来,她也找过保险公司,咨询过能不能在活动期间给孩子们上保险的事情。

“作为一名妈妈,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安全,我想这也是每个家长所想的,我也在一步步地让这个团更保险更安全。”王同说。

现在,很多人因为遛娃和王同成为好朋友。一到办活动的时候,很多家长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他们对王同的信任也通过与她相处逐渐建立。

今年3月份,王同的二儿子出生了。因为孩子小,王同需要腾出大量的精力照顾他,所以一直没能办活动,可她却一直在琢磨,想在秋天和大家来一次“秋天的约会”。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孕中期的时候,我们带着老大在外面自驾游了一个月,带娃看世界,娃的眼界真的会不一样。如果以后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前提下,我也想浅尝一下,带着几个好友和孩子,走出沧州,去遛遛。”王同说。

(本版图片由王同提供)

2024-08-19 本报记者 董芳辰 今年32岁的市民王同从大儿子8个月开始,就带着他转遍了沧州的大街小巷。从一个人遛娃,到组成遛娃团和一群人遛娃,她从中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快乐——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7886.html 1 “加油妈妈”和她的遛娃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