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摄影报道
“现在的女装越做越离谱。我前几天网购了一件M码的T恤,跟之前相比‘缩水’了一大截,根本穿不进去。”33岁的宝妈郑佳洁有些无奈地说道。
如今,女装尺码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尺码变小并非个例,已经多次引起网友吐槽。
女装尺码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尺码“缩水”又有哪些影响?近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采访调查。
1
现在的女装小得离谱,不足百斤得穿L码
上班族张静,身高158厘米,体重98斤。平时穿S码的她,发现今年在电商平台很难买到大小合适的衣服。
张静说,她平时喜欢网购,由于没办法上身试穿,就比较依赖商家标注的尺码。“我在网上相中一条连衣裙,客服推荐我买S码。收到之后我发现裙子太小了,拉链根本拉不上。客服表示可以退换货,再试试L码。”
“以前我对女装越做越小的感触并不深,这次是真的领教了。拿到L码的连衣裙后,我试了试,也就刚刚能穿进去。”令张静没想到的是,在众人眼里算得上身材苗条的她,在电商平台只能买L码或者更大一码的衣服。
22岁的大学生刘妍也明显感觉今年的衣服尺码和去年相比又小了不少。
刘妍说,她每年会在同一家店铺买一款L码吊带背心。“今年买的这一款勉强能穿进去,而且感觉很紧。”吊带背心明明标注着适宜体重在100斤至115斤之间的人群,刘妍的体重也没有太大变化,可今年买的这件背心明显“有些小”了。
“以前我穿的衣服是S码或者M码,今年买的几件M码衣服都偏小,我一度怀疑是自己长胖了,可实际上我的体重并没有变化。”市民杨欣怡告诉记者,她身边几个女性朋友也曾向她吐槽过这一情况。
2
成人女装尺码有点乱,线上线下“卷”起来
8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运河区一家商场发现,一些品牌服装店正在售卖码数较小的女装。这些衣服大部分是短款,紧身样式,有不少短上衣宽度仅有两个“巴掌”大小。一位顾客笑着说:“看上去和童装的尺码没有什么差别,仿佛是走进了‘童装店’”。
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件上衣,被告知该款只有S码和M码,建议100斤以内的顾客试穿。“来店里消费的基本上都是身材苗条的女性,这两年小码、修身的T恤和背心很流行,销量也不错。”一名店员说。
不仅是线下的实体女装店尺码偏小,线上女装店的尺码更夸张。一些主打“网红”“辣妹”风格的网店,衣服尺码很混乱,甚至各个店铺都有自己的尺码标准。
记者随意点开一家女装店铺,看到一款上衣共有7个码数,分别是M、L、XL、2XL、3XL、4XL和5XL。其中M码建议80斤至90斤的人选购,L码建议91斤到100斤的人选购。
记者注意到评论区有网友留言吐槽,“这家店铺的码数也太随意了,我平时按体重穿L码,按照这家店铺标注的尺码,我就只能选2XL了,这不是在故意制造身材焦虑嘛”。
除了衣服尺码标注混乱、随意外,记者发现缺失部分尺码的店铺也不在少数。
进入一家女装店铺,其中一件素色半身裙只有S和M两个尺码,商品的详情页面只写着这两个码数对应的裙长和腰围。“这件衣服S码能穿到97斤左右,而M码最多能穿到107斤。”客服人员回复称。
3
尺码需统一标准,倡导多元化审美
身高169厘米、体重51公斤的女星张馨予曾公开发文吐槽:“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100斤以上没资格穿”,不仅是她的感受,也引发了很多女性的共鸣。
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对消费者来说有哪些影响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商场选购服饰的市民。
“我觉得小码女装比较适合自己。我的身材偏瘦,一件短上衣再搭配一条高腰牛仔裤,穿起来既显身材,又有活力。”大二学生袁冰清说道。
“我觉得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女性的身材焦虑。当看到好看的衣服,可是又因尺码太小穿不上,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节食减肥。为了美,也要变得更瘦才行。”市民吴晓琳认为,尺码“缩水”的背后,其实是对女性身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民唐女士则觉得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对她没什么影响,“我平时比较喜欢运动休闲风的衣服。这些尺码偏小的女装更多的是时装、修身款式,适合偏瘦的女生”。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女装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国际上也有美标码、欧标码,但是并不强制执行。生产厂家推出小码服装、均码服装,除了对降低成本和库存压力有帮助外,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
该人士指出,商家“缩小尺码”“乱标尺码”、设置一些远远偏离正常身材的尺码,其实是想影响人们的审美,进而影响选择。女装尺码越做越小,间接导致了女性不自觉地被“白瘦幼”所绑架。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需要坚持统一的标准,也应倡导多元化的审美。